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每一个名字都重于泰山,每一位都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最近,这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故事登上了荧屏。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创作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播出以来备受好评,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让人震撼、感动。
《功勋》
导演:郑晓龙 毛卫宁 沈严 康洪雷 杨阳 林楠 杨文军 阎建钢
编剧:刘戈建 李修文 王小枪 陈枰 申捷 巩向东 徐速 王小平 宋方金
主演:王雷 雷佳音 郭涛 黄晓明 蒋欣 佟大为 周迅 黄志忠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首播:2021-09-26
集数:48
单集片长:46分钟
剧情简介:
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剧集分为八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
一部《功勋》,8位人物,8个单元,每段6集的篇幅,浓缩式地展现了功勋人物的传奇事迹,《功勋》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八位功勋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不同于以往的单元剧,《功勋》摒除了“人物传记”的惯用叙事手法,集中阐述八位功勋人物取得成就时的高光时刻。八位主人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性格也不尽相同,不同导演的拍摄风格各异,多元丰富,但都将带给观众同样的情感冲击。
《能文能武李延年》:讲述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故事;《无名英雄于敏》:从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时期讲述于敏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故事;《默默无闻张富清》:描绘张富清作为战斗英雄转业后扎根基层的故事;《黄旭华的深潜》:讲述黄旭华的故事,以核潜艇下潜极限为故事压力点和戏剧转折点,再现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难历程;《申纪兰的提案》:着重展现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孙家栋的天路》: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孙家栋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屠呦呦的礼物》:展示屠呦呦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并回答人们对其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某些疑惑;《袁隆平的梦》:从梦境展开,讲述袁隆平如何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不懈奋斗。
翻开任何一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履历,都如同踏入宽广的河流。八位功勋人物事迹丰厚,如何通过人物、情节、画面表现出来,怎样把握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如何让年轻观众喜爱?
在创作之初,《功勋》总导演郑晓龙带着其他七位导演日夜论证,最终统一出了一条标准——现实主义创作、细节真实、生活逻辑合理,用电影化的镜头语言重点呈现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
郑晓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打磨《功勋》剧本阶段,他严格要求每个单元剧本紧紧抓住人物最闪光的特点和故事。“讲清楚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和他(她)为什么这样做”。
“现实主义是这部剧的总体基调。”郑晓龙说,他们希望用朴实的情感、朴实的艺术语言表现朴实的功勋人物。“用平视的眼光去发现功勋人物平凡中的不平凡,表现他们不平凡中的平凡”。
“很多观众看剧时,愿意看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郑晓龙认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要求遵循生活的真实性、逻辑的合理性,包括对常识的认真对待。“为什么功勋人物的真实经历很感人,有些文艺作品表现出来的却难以产生共情?我认为,关键在于细节。细节真实可以带来情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
《功勋》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贯穿始终。整部剧在单元剧框架下,虽然在稻田、山间、医院、战场、实验室等不同场景中切换,但是主创团队从不背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的创作原则,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努力用精益求精的细节真实、艺术真实打动观众。
“截取他们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做到主题突出、结构精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既追求分组故事风格各异,又要实现整体的统一融合,让观众看得懂、看得进、喜欢看。”从观众们对这部剧的评论来看,导演们的目标达成了。 (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