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没在网上买东西却收到了到付快递,打开包裹发现是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这是一种叫“盲发快递”的常见网络诈骗手法。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诈骗案。案中4名被告人以毛衣为幌子,“盲发”快递10万余单,5000多名被害人受骗上当。
2020年8月至11月被告人蔡某某、帅某洋、张某某经预谋后从尾货市场进货,将单价10元至20余元不同款式、颜色的男、女毛衣均定价为198元,通过虚构买卖关系,同时使用蔡某某、张某某持有的分别为10万余条、4000余条的公民个人信息以“盲发快递”、货到付款形式发送给全国各地的被害人。
其间,帅某洋雇佣被告人帅某浒共同租赁仓库后负责打包快递。经查实,4名被告人共计发送快递10万余单,其中有5000余单被害人进行了付款。2020年11月23日4名被告人被抓获归案到案后均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行为。
上海浦东法院认为,4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均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蔡某某、帅某洋、张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均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法院对他们分别判处9年到10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各处罚金,对蔡某某、张某某剥夺政治权利1年。被告人帅某浒系从犯,法院对其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予以没收,犯罪所得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发还被害人。法官提醒>>>
“盲发快递”骗局背后,是一条涉及购买个人信息、盲发快递、外包客服的黑色产业链。消费者收到来历不明的“货到付款”快递,要尽量当场验货,发现异常要拒绝签收。如果不慎落入诈骗陷阱,应第一时间反馈给快递公司,或者向公安机关报警。在日常网购中,应妥善处理各类包装等,以免个人信息泄露。法官指出,长期以来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等利用个人信息犯罪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十分突出,从昨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施行,作为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它将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安全监管与治理,把个人信息使用权关进法律的笼子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