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翟梦丽
写着“官方授权”,店内装饰、员工工作服也都与正规官方店别无二致,谁能想到竟然是家山寨店?日前,上海市警方成功侦破全国首起假冒服务类注册商标系列案,清查并关停涉及线下体验、产品维修、汽车养护等服务行业的侵权门店30余处,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资质证明、宣传资料,涉案金额51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砺剑1号”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海警方已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涉民生犯罪案件70余起,涉案金额3亿余元,累计保护了2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法权益。
虚假授权的山寨体验
开设在本市某大型商场内的一家儿童线下玩具体验店,不论是店招,还是店内装饰、员工工作服,都让人以为这就是一家官方授权门店。唯一不同的,是这家门店相较于市场价略低的服务定价。在这里,消费者可以市场价6至7折即每次20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到积木拼搭、空间架构、玩具机器人编程等各类品牌同款体验项目。
然而,警方调查后发现,这家门店内所有让人以为是官方授权门店的标识和招牌,甚至于官方授权文书、员工资质证明、项目宣传资料,都是该店实际经营人赵某为骗取消费者信任而自行伪造的。经营过程中,赵某伙同他人通过社交软件、电话推销、店铺海报等方式,以品牌官方授权店的名义,对外宣传推广招揽客户,并雇佣不具备相关行业从业资质的人员,为客户提供侵权体验项目。
目前,公安机关共清查并关停位于本市浦东、嘉定、松江等区的此类侵权线下体验门店4家。截至案发,涉案门店累计招揽200余名不知情的客户购买了侵权服务,涉案金额110余万元。
同款门面的低价维修
警方调查发现,在本市多家电子产品维修店内,门店装饰中虽标有品牌注册商标标识和“官方授权”字样,但产品维修价格却远低于市场价。经查,犯罪嫌疑人刘某等人在本市开设电子产品维修实体店铺,在布置装潢和经营服务过程中冒用品牌官方授权店名义,擅自使用品牌注册商标标识,为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并以假冒品牌零配件或低档零配件冒充品牌零配件出售给客户,以此牟取非法利益。由于维修质量较低,导致电子产品的维修率和返修率普遍较高,严重侵害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目前,公安机关已累计查处此类电子产品维修行业侵权门店20余家,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质量参差的低质贴膜
在汽车养护行业,商家应根据车辆各部位不同材料所需的保养条件,采用不同性质的专用护理材料和产品,对车辆进行保养护理。犯罪嫌疑人赖某在汽车养护门店装饰中私自使用假冒品牌商标标识,以品牌授权门店的名义,误导并吸引消费者购买假冒品牌贴膜服务,按照车辆型号和长度,以市场价7至8成的价格,使用假冒品牌或低档贴膜产品为客户提供贴膜服务,进而非法牟利。此类侵权门店提供的贴膜产品不仅质量参差不齐,贴膜工艺也与正牌服务相差甚远,往往会出现起泡、损坏等质量瑕疵。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累计查处汽车养护行业侵权门店7家,涉案金额100余万元。目前,公安机关已对赵某、刘某、赖某等30余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余涉案人员已被移交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