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美得过分的波浪谷

本文字数:1391

□孙贵颂

上个世纪80年代,几位美国摄影师在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奇特的地理景观:波浪谷。此后,他们拍摄的以此地为题材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屡获大奖。见过照片的人,无不羡慕至极。然而,它在哪里呢?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些摄影师订立了攻守同盟,不对外公开其位置。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德国摄影家跟随一位美国摄影师去了波浪谷之后,这个谜底才向世人揭晓。

无独有偶。我国在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汇地带的陕西靖边县龙州乡,也有一处完全可以与美国波浪谷相媲美的神奇景观。

2018年夏天,我们去时,波浪谷景区正在筹建之中,尚未正式对外开放,许多地方连围栏也没有,可以近距离欣赏。前往旅游的,以自驾游为多。这里距县城东南20多公里,开车半个多小时,即可抵达。

这个地方的发现,也是十分偶然。据说当地村民发现这里的山上全是红砂岩,打算采沙卖钱。时遇上级领导下来调研,听到这个消息,建议:  “这么好看的景色,用来采沙太可惜。不如好好规划一下,弄成一个景区,开发旅游,这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会更好。”这才避免了一场人为的破坏。

到达时已近中午,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景区内并不泥泞。一进景区,便被震慑住了。这是一个赤色的世界。目及之处,一片红。波浪谷之美,超乎了想象。

景区粗分为几大块。

我们先看的,是火焰丹霞。这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红色海洋。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如数百匹骏马奔腾在大草原,如万顷波涛汹涌在黄河河道,如皑皑白雪铺展在连绵不绝的山岗。那种气势,让人产生深深地震撼,震撼中有畏惧,畏惧中有惊喜。这些经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老人共同雕琢而成的奇妙砂岩,蜿蜒起伏,纹理优美,流线柔和,漩涡精致,令人心旷神怡。即便再天才的画师或设计者,也达不到如此水平。

如果说火焰丹霞是一个汪洋大海的话,那么千米画廊就是精致无比的山水画了。顺着人工栈道走进峡谷,两旁美丽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大自然在造山运动时,派往这里的,定是一位艺术女神。她先将那些红砂岩石安顿到恰当位置,完成造型,然后又用一把巨大的篦子,在岩石上慢慢梳理。于是,这赤红的岩石上,就留下了柔美的线条,美得不可想象。我禁不住诱惑,伸手触摸一下这时光打造的纹路,似石非石,似砂非砂,有一种柔软的感觉。很难想象,这样纤细的材料,居然能经受千万年风霜雨雪的洗礼。也有更手贱者,在砂岩上大书“到此一游”或“我爱你”的留言。让人像享受美味时,忽然吃到了苍蝇般恶心。据说一旦被刻痕,就是过上600年,也恢复不了原貌。你说多可恨!

最令人惊叹的是一线天。在两块岩石中间,劈开了一条狭窄的缝隙。游人争相进入。刚开始,还能容下两人侧身而过,越往里越窄,就只能容身一人了。等到一个人也挤不进去时,就得原路返回。这样,一人进出,后边的人只好在原地等候。进到里面,抬头仰望,真正只有一条缝隙可以望见天空。人在此时,便惊叹复惊诧。两边不但有好看的线条,更有山水绘就的壁画。阳光照射到壁上的苔藓,放出金色的光芒,像谱写的五线谱,妙笔天成,韵味实足。此处的景象,后来就作为了景区的门票图案。

天下美景,数不胜数。有的以旖旎取胜,有的以锦绣叫座,有的以险峻惊世,有的以独特诱人。而这波浪谷,山不陡,路不险,景色又绝美,令人流连忘返。苏轼有诗:“若往西湖游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游波浪谷,亦如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美得过分的波浪谷 2021-11-09 2 2021年11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