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刑法总论题
第1题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
第2题 阶层犯罪论及其运用
第3题 作为义务的判断
第4题 不作为犯与结果加重犯
第5题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论
第6题 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
第7题 累积的因果关系
第8题 过失犯中的客观归责
第9题 结果加重犯中的因果关系
第10题 结果加重犯中的直接性要件
第11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界限
第12题 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
【编辑推荐】
周光权、柏浪涛等7位刑法专家精解51个典型性真实刑法案例呈现近140个刑法问题交会点提炼近200条刑法判断规则瞄准“学习中的重点题 法考中的主观题 实务中的疑难题”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传授刑法学习之道
【内容简介】
本书站在刑法学科前沿,结合阶层犯罪论的逻辑和理念,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以培养学生的体系思维能力和解答疑难刑法题的能力。本书所选取的案例涉及刑法学总论、各论的重要知识点;从各题中的关键词能够清晰看出,每一个案例都至少有三个以上的问题点交会。每一题均按照“案情简介、分析思路、具体解析、规则提炼”四个步骤进行写作;其中“分析思路”部分特别注重展示合理的犯罪成立理论,贯彻先检验不法要件,后判断责任要件的进路,完整反映分析、思考过程。
本书对于法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刑事实务工作者完整理解犯罪论体系,系统训练刑法思考方法,在刑法学习中牢固掌握重点内容,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准确解答刑法主观题,以及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疑难案例尽可能无遗漏地、系统地检验客观和主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主编:周光权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系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担任全国十余家司法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专家顾问,曾先后挂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副检察长、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
【精彩节选】
在近20多年的刑法学教学过程中,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情是:大学里的刑法学教学对体系性的理论讲得比较多,无论是本科生、刑法学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理论作为首要任务。这样做当然是有道理的,否则,就无法形成“体系的思考”。但是,学习刑法还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关注司法的态度,审视法官如何思考,对司法实务中的认识偏差进行梳理,培养解决实务难题的能力,注重“问题的思考”,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学习刑法,从而寻找刑法学发展的契机,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经常对学生讲,学刑法就必须去看法院的判决,或者多看一些案例书,这是很重要的方法训练,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实务,才有可能把刑法真正地学懂弄通。但是,也不得不说,目前绝大多数判决在说理这一点上不尽如人意,有特别大的提升空间;很多案例分析书似乎比较强调结论的正确性,对争议观点的列举虽多,但对分析过程的展示不够充分,也很难看出分析者的刑法方法论。这样说来,阅读判决书或市面上流行的案例分析书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通过阅读这些材料系统训练学生的刑法思维,让其找到学习刑法的“感觉”,似乎难度也很大。此外,有的同学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苦于无法准确解答刑法主观题,目前的案例分析书籍很难为他们复习迎考提供精准的指导。因此,编写一本如何思考刑法问题、如何解答刑法难题的书就是有必要的。对这一点,蒋浩副总编和我有高度共识,本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多次提议、催促的产物。
……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