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刑法专家精解51个真实刑法案例

本文字数:1495

《如何解答刑法题》 作者 周光权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序刑法总论题

第1题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

第2题  阶层犯罪论及其运用

第3题  作为义务的判断

第4题  不作为犯与结果加重犯

第5题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论

第6题  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

第7题  累积的因果关系

第8题  过失犯中的客观归责

第9题  结果加重犯中的因果关系

第10题  结果加重犯中的直接性要件

第11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界限

第12题  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

【编辑推荐】

周光权、柏浪涛等7位刑法专家精解51个典型性真实刑法案例呈现近140个刑法问题交会点提炼近200条刑法判断规则瞄准“学习中的重点题  法考中的主观题  实务中的疑难题”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传授刑法学习之道

【内容简介】

本书站在刑法学科前沿,结合阶层犯罪论的逻辑和理念,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以培养学生的体系思维能力和解答疑难刑法题的能力。本书所选取的案例涉及刑法学总论、各论的重要知识点;从各题中的关键词能够清晰看出,每一个案例都至少有三个以上的问题点交会。每一题均按照“案情简介、分析思路、具体解析、规则提炼”四个步骤进行写作;其中“分析思路”部分特别注重展示合理的犯罪成立理论,贯彻先检验不法要件,后判断责任要件的进路,完整反映分析、思考过程。

本书对于法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刑事实务工作者完整理解犯罪论体系,系统训练刑法思考方法,在刑法学习中牢固掌握重点内容,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准确解答刑法主观题,以及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疑难案例尽可能无遗漏地、系统地检验客观和主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主编:周光权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系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担任全国十余家司法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专家顾问,曾先后挂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副检察长、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

【精彩节选】

在近20多年的刑法学教学过程中,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情是:大学里的刑法学教学对体系性的理论讲得比较多,无论是本科生、刑法学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理论作为首要任务。这样做当然是有道理的,否则,就无法形成“体系的思考”。但是,学习刑法还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关注司法的态度,审视法官如何思考,对司法实务中的认识偏差进行梳理,培养解决实务难题的能力,注重“问题的思考”,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学习刑法,从而寻找刑法学发展的契机,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经常对学生讲,学刑法就必须去看法院的判决,或者多看一些案例书,这是很重要的方法训练,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实务,才有可能把刑法真正地学懂弄通。但是,也不得不说,目前绝大多数判决在说理这一点上不尽如人意,有特别大的提升空间;很多案例分析书似乎比较强调结论的正确性,对争议观点的列举虽多,但对分析过程的展示不够充分,也很难看出分析者的刑法方法论。这样说来,阅读判决书或市面上流行的案例分析书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通过阅读这些材料系统训练学生的刑法思维,让其找到学习刑法的“感觉”,似乎难度也很大。此外,有的同学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苦于无法准确解答刑法主观题,目前的案例分析书籍很难为他们复习迎考提供精准的指导。因此,编写一本如何思考刑法问题、如何解答刑法难题的书就是有必要的。对这一点,蒋浩副总编和我有高度共识,本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多次提议、催促的产物。

……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刑法专家精解51个真实刑法案例 2021-11-17 2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