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以下简称三分院)成立。作为全国第一家跨行政区划检察院,7年来三分院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上海模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跨” “特” “专”等关键词,攻坚克难,办理了一系列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亮点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过硬的检察人才,为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巡礼”系列报道,展现三分院7年来的改革经验和研究成果。
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党中央给上海下达了三大新任务。上海的改革开放也由此踏上了新征程。站在新一轮对外开放最前沿,作为检察改革的开拓者,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立足检察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改革,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检察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上海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将知识产权保护送入企业
“商业秘密的种类有哪些?”“重点损失该如何认定?”“企业需要承担怎样的证据材料?”8月6日,上海市检察机关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内的圆桌会议室内,来自临港新片区内汽车、医药、自动化、微电子等尖端重点产业的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参加了检察讲座第一课。三分院第六检察部的3名检察官为企业提供授课及现场咨询。
检察官从三分院办理的一起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介绍商业秘密的种类及认定难点、重大损失的认定、企业需要承担的案件线索及证据材料等办案要点,以及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如何从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选择、保密措施、保密人员、涉密管理、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风险防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帮助企业代表深度掌握商业秘密日常运营、保护的关键环节、重要举措。
企业代表们就所在单位商业秘密管理、竞业限制、保密措施等方面深入提问,检察官当场予以详细解答。鉴于与会的代表均为企业高管、知识产权专员或法务专员,知识产权检察办案团队利用授课时机,现场调研新片区内科创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刚性需求,为下一步精准提供更高质量的检察产品做好铺垫。
早在2020年4月,三分院就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依托“上海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统一平台”网站、“上海市检察机关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同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专业化服务。
上海正在打造科创中心的征途上,而在创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延展知识产权保护的触角,送法进园区、企业等创新改革的一线。上海虹桥商务区、市北高新园区等创新领域集中的园区都是市检察院第三分院检察官开展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授课的“流动课堂”。
科创板注册制的“法治背书”
2020年4月10日,三分院提起公诉的上海市首例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开庭审理,四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5万至20万元不等。
2020年6月28日,三分院提起公诉的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开庭审理,五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至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3万至20万不等。
信息披露是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核心。这两起案件的办理,向证券市场发出了明确的警示信号,提醒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证券从业者严守信息披露底线。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一刻。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分院作为全国首家实行金融刑事、民事、行政检察“三合一”办案机制的检察机关,承担着服务保障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创新的职责使命。为更好地服务保障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三分院积极构建多方协作机制,在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强化对科创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健全投资者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上海检察三分院聚焦信息披露,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先后对多起信息披露犯罪案件依法提起公诉。三分院还与上交所联合编写、印发了《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违法犯罪风险警示》,增强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防范信息披露意识。2020年9月1日,上海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揭牌。中心集聚金融创新服务、前沿问题研究、金融风险防范、法治宣传于一体,围绕科创板设立、注册制改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以及其他金融机制、制度创新开展分析研究,为保障金融创新发展和金融秩序稳定提供理论支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