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近日,为期两年的上海市实施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行动告一段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根据上海市公众保健食品满意度调查结果,今年底上海市公众保健食品满意度得分为85.1分,比去年同期提高3.8分。昨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整治行动期间,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0759人次,检查本市保健食品生产主体329家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主体58445家次,累计查处保健食品违法案件740件。本市公安部门累计侦破39起非法添加并违法宣称保健功能相关案件,对22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深化治理新理念和新思路,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优势和条块结合的协调机制,结合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形成保健食品生产领域“企业自查+监督检查+第三方体系检查”、保健食品经营领域“专业监管+综合执法+基层治理”的上海治理模式,持续提升上海特殊食品现代化治理水平。本市先后出台十余项保健食品相关监管制度,坚持制度的创设性、严谨性、应用型,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监管。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优化生产许可审批,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发布《保健食品经营管理规范》(DB31T1259-2020)上海市地方标准,提升保健食品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本市特殊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受权人制度执行率、自查报告率、体系检查覆盖率和发现问题整改率均为100%。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将群众反映最为突出的保健食品非法“会销”列为食品安全网格化事件,建立基层对保健食品非法“会销”等违法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机制。并将保健食品非法“会销”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监管信息共享、综合治理与联合惩戒。依据《关于推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目前,全市37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开展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经营保健食品的批发经营企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药房、中型以上食品店已完成在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注册及录入信息。本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小包装已全部赋上食品安全信息“二维码”,相关经营单位货架价签栏均已完成“二维码”赋码,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二维码”,即可便捷查询保健食品产品信息,切实提升了消费者的感受度。市市场监管局还会同江苏、浙江、安徽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推进长三角地区保健食品追溯试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