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学院

中国法学会发布第九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首次设立特别奖一名

本文字数:1065

□记者  徐慧

本报讯  记者从中国法学会网站获悉,2021年12月28日,中国法学会发布《关于第九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奖作品的公告》及《关于第九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特别奖作品的公告》(以下简称《特别奖公告》)。复旦大学两位学者分获二、三等奖。

《特别奖公告》表示,为了更好地加强第九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的政治引领,提高“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的政治站位,今年特设立特别奖。经研究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洪雷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表在2020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获此殊荣。

获得“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一等奖的作品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力研究员李广德的《我国公共卫生法治的理论坐标与制度构建》(发表于《中国法学》2020年第5期)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健的《地区平等问题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  (法律出版社,2020年8月第1版)。

《我国公共卫生法治的理论坐标与制度构建》一文的获奖理由为“该文从疫情防控法治化出发,针对我国面对新冠疫情的特殊而常态化的现实状况,对我国公共卫生法治的理论坐标与制度构建进行专门研究,论述公共卫生法治的演进规律、基本范式、价值追求以及规制手段,旨在构建公共卫生法治两个坐标体系。还直面我国公共卫生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等环节为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法治建设提供制度建议。立论正确,论述充分,分析透彻,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一篇特别值得推荐的成果”。

《地区平等问题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一书的获奖理由为“本书选题具有重要现实性,问题意识突出,体系完整,观点明确,从地区平等概念入手,分析了现实问题、制度因素、现实路径及域外经验,从其宪法原则的意义上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宪法平等权研究的新领域,从地区平等发展视角深化了国家结构形式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填补了我国相关研究的空白”。

此外,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9件、提名奖作品14件。其中复旦大学法学院袁国何副教授的论文《诈骗罪中的处分意识:必要性及判别》  (发表于《法学研究》2021年第3期)获二等奖;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葛江虬的著作《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cing consumer contracts in China and the EU》  (出版社:Springer;出版时间:2019年1月)获三等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7首次设立特别奖一名 2022-01-05 2 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