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法治故事

一条警情串起一场救助

12天的沟通,她终于踏上了归家列车

本文字数:1366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始于一条警情,民警开展了一场救助,经过一次次电话,12天的沟通,将一位流浪女顺利送上归家的列车……近期,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华漕派出所在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当了一回“暖心人”。

寻找线索先行确认身份

2021年11月12日0时30分,华漕派出所接到110报警,繁兴路某商场门口有1名可疑女子在徘徊。民警接到报案迅速赶到现场。

到场后,接警民警在路边见到一名衣着邋遢头发散乱的女子,民警随即上前了解情况,但该女子明显对民警存在抵触情绪,不愿告知姓名和身份信息。

通过询问商场保安,民警了解到女子已在附近流浪多日,经常会捡吃餐厅顾客的剩饭、饮料,但没有过激行为。时至凌晨一点,女子单独在外始终不安全,接警民警决定将她先行带回派出所暂时安顿一晚。

责任区民警陈晓栋接手继续调查女子的身份。调查中,陈晓栋发现她随身物品里有一部没电的手机,在充上电打开手机后,陈晓栋发现通讯录里只有一位联系人。拨通电话得知对方是女子的侄女,女子本人叫卿某,有智力障碍,前不久自己离开湖南老家外出,在沪居无定所,而她的所有家属亲友都在湖南,陈晓栋嘱咐侄女尽快来上海接卿某回家。

寻觅安置点解决当下之需

家属联系上了,民警却遇到了问题。卿某执意不肯被救助,也不愿意回家,表示自己要在上海打工。根据卿某当下的状态,显然是找不成工作的,民警担心如果没有妥善安置,很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在家属来之前,得给她找个住处。而卿某则对某商场情有独钟,始终想在商场附近找个包吃包住的工作。

陈晓栋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卿某原先就一直在商场附近流浪,把卿某安置在商场确实是个可行的选择。于是找到了商场负责人商量协调,希望在卿某家属来接走她之前,暂时为卿某提供一个住处。

起初,商场担心卿某会骚扰顾客影响生意,不愿意收留。陈晓栋只得拍胸脯保证,卿某只是生活不能自理,其实性格温和,并不会扰民。同时一再叮嘱卿某正常进餐,不得去捡拾剩饭。得到了民警的保证,商场最终同意收留卿某,同时提供简单的一日三餐并安排保安看护照顾。

反复劝说家属做通工作

卿某的住处终于得到解决,陈晓栋马上联系了家属,告知卿某当下的状况不太好,无法在外独立生活,询问何时来沪接她回家,避免耽搁太久发生意外。然而,电话那头却没有接她回去的意思,在电话里要么说家属岁数大出门不方便,要么说没有时间来上海。陈晓栋隐隐感觉到了家属的推脱。工作没有形成闭环,始终让陈晓栋放心不下。

此后,陈晓栋和警组同事轮流联系家属,反复劝说家属做通思想工作。期间,还经常到商场看望卿某,关心她的生活。在电话里也会向家属通报卿某的生活状况。经过12天的不懈努力,卿某家属终于被民警说服,答应来上海接卿某回家。

2021年11月25日上午,卿某家属来到华漕派出所,感谢民警近两周来对卿某的照顾。陈晓栋带着家属到了商场。卿某见到家属激动不已,表露出了归家心切。当天中午正好有一班回湖南的火车,为安全起见,陈晓栋将卿某一家送到虹桥高铁站,帮助她踏上了回家的路,结束了在上海的流浪生活。

2021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动态隐患清零”,及时化解潜在风险隐患,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践行好新时期群众路线,做群众的“暖心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故事 B0412天的沟通,她终于踏上了归家列车 2022-01-07 2 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