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闵行区首例支持起诉涉未成年人抚养费纠纷案背后……

看检察力量如何为弱势群体撑腰

本文字数:3331

本版照片均为闵行检察院供图

闵行区首例支持起诉涉未成年人抚养费纠纷案庭审现场

各部门出谋划策协调解决祺祺的经济困难问题和生活困境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出生不久父母就因家庭矛盾闹到离婚,在一岁不到的年纪又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变成脑瘫儿,从此生活失去自理能力,而10年前判决的已然过低的每月900元的抚养费,让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的母亲步履维艰。来自检察机关的一次民事支持起诉,为这个困境家庭注入了力量……

一起由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支持起诉的首例涉未成年人抚养费纠纷案件背后,是上海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造“民生检察”的一个缩影。

记者获悉,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33件,支持起诉122件,法院已采纳111件,检察机关用实际行动切实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场大病  年幼的孩子成了脑瘫儿

祺祺(化名)是姚某和张某的婚生子。在生下祺祺后不久,姚某和张某就因为家庭矛盾闹到分居,祺祺则由母亲张某独自一人抚养。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刚出生不到一年,祺祺便因患乙型脑炎疾病住院治疗,后祺祺出现了偏瘫、脑瘫、小儿痉挛等多种乙型脑炎后遗症,被鉴定为二级伤残。

2011年12月,法院判决张某与姚某离婚,并判决孩子的父亲姚某自2011年5月起每月支付儿子祺祺抚养费900元。但随着祺祺年龄的增长与病情的加重,每月900元的抚养费已无法支撑祺祺长期治疗及护理,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

去年10月12日,不堪重负的祺祺母亲向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请求法院判决提高其前夫姚某支付的抚养费,并承担部分医药费。

刚收到祺祺母亲的申请,眼见着申请书里祺祺母亲字字心酸,闵行检察院检察官坐不住了。通过整理案件材料,固定证据,检察官详细了解了祺祺的身体状况与家庭状况,并将其患病以来的费用花销进行了梳理,探究申请人追索费用的合理性与困境。

在对原告诉讼请求和理由情况进行调查时,祺祺的状况让第七检察部主任、承办检察官程慧湿了眼眶。“十几年来,当其他孩子可以享受各种世间平常的幸福时,祺祺却只能整日整夜地躺在床上,无法自主吃饭,无法自主上厕所,陪伴他的只有疼痛和药物。”

此后,依托社会支持体系,闵行检察官联合青少年社工于去年10月20日开展社会调查。检察官与祺祺所在地的居委会、法官等人多次去到祺祺家中,以便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申请人身体状况以及家庭情况。

程慧告诉记者,当她们上门后,眼前的现状非常直观的,“拥挤的房间,陈旧的摆设,瘫痪在床的祺祺就被安置在母亲张某的房间,由母亲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因为身患疾病,对于祺祺而言,连翻身、晒太阳都成为了一种奢侈,更别说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玩乐。“祺祺的母亲也因为难以协调工作和照料祺祺而失业在家,一家三口仅靠着外婆的退休金艰难度日。”

支持起诉  叠加后续帮扶开启司法救助

闵行检察院认为,原告祺祺系未满14周岁且身患残疾的儿童,从小由其母亲张某一人抚养,鉴于原告的身体健康及发育状况较同龄健康儿童有很大差异,目前生活无法自理,无法上学,且需长期治疗与护理,十年来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用,而原告母亲张某现失业在家,需同时照顾原告及原告的外婆,经济与精神都面临双重压力,仅靠一人已无力负担原告的抚养费用,影响了原告的正常生活与成长。为维护未成年人祺祺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决定支持起诉。

秉承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尊重案件事实证据的基础上,闵行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以支持起诉人的身份,参与了庭审并发表支持起诉意见,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同时,注重将法理情融合,积极开展释法说理工作。

“在本案中,可能我们的原告祺祺没有这么幸运能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祺祺的父亲无法直接给予情感与生活的关爱,那就请协助给予充分的经济保障,可以让祺祺看得起病、正常生活,能够有尊严地继续活下去,每一个孩子都不应该被放弃。”检察官程慧在庭上的最终陈述,让祺祺外婆和母亲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最终,法院作出判决,祺祺的父亲姚某支付抚养费从每月900元调整至每月2000元,同时承担原告祺祺50%的医疗费和护理费。

一纸判决书下来,后续如何最大程度地解决祺祺母子生活的燃眉之急,检察官认为不能简单地一诉了之。记者获悉,在此之后,闵行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又主动开展了司法救助,联合第六检察部为其开启绿色通道,提高救助效率,及时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金。

就在近日,闵行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妇联、区民政等部门人员,还联合举办了“法检联动  多部门合作  共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题讨论会,大家出谋划策协调解决祺祺的经济困难问题和生活困境。记者获悉,为使祺祺的生活最大限度地得到真正保障,接下来检察机关将继续协同民政部门、残联等为祺祺母子提供一系列支持,争取打通后续帮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从事后法律监督延伸到事前助力诉讼

如今,还有更多像祺祺一样的弱势群体维权得到了“国家队”的帮助——检察院“民事支持起诉”制度。

严某妻子患肿瘤尚在化疗中,其女儿仅一岁多,本就生活拮据的他还被某装修公司拖欠工程劳务费,只能通过网贷借款用于妻子治疗;2名消费者通过正规途径却买到了带病宠物,在消保委的调解下,涉案宠物店仍明确表示拒绝退款……协助当事人收集固定证据、厘清诉讼需求、帮当事人分析案件法律关系,本以为“冤枉只能憋在肚子里”的当事人,现在在上海检察机关提供的法律帮助下,都讨回了公道。

以闵行检察院为例,去年以来,该院充分发挥民事检察服务民生的职能作用,在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方面做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其间,闵行检察院积极联系区残疾人联合会,共同设立了全市首个残疾人权益检察保护基地,旨在通过履行民事支持起诉、民行检察监督、司法救助等职能,加强对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

另一方面,闵行检察院还与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沟通交流,了解全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困难短板,会签了《关于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事支持起诉协作配合的实施办法》,实现线索共享、办案协助、联合宣传,进一步优化消费者维权法治环境。

同时闵行检察院还联系辖区内律师事务所,通过座谈形式加强职能宣传,开拓民事支持起诉案源,听取了律师对检察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从事后的法律监督延伸到事前的助力诉讼,增强监督的主动性、精准度和实效性,闵行检察院凝聚检察合力,努力探索民事检察业务新领域,最大限度为弱势群体‘撑腰’,真正做到用情做底色,用爱添色彩。”闵行检察院检察长胡春健表示。

相关链接>>>

全市检察机关去年支持起诉122件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事主体难以通过诉讼程序依法主张维护合法权益的问题。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依法维权应当是最基本有效的救济途径,但是弱势群体由于自身存在各种困难,无法或难以及时向法院起诉,导致合法权益不能有效维护,也导致事实上变得更为弱势与法律结果上的不公平。

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的目的正是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排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各种阻碍性因素,将可以通过诉讼解决的民事纠纷,最大限度地纳入诉讼范畴,以此发挥民事诉讼解决矛盾纷争、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功能,展现司法温度和检察担当,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

记者获悉,去年以来,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统一部署与指导下,各区民事检察部门主动与妇联、残联、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等单位沟通,宣传民事支持起诉职能,建立线索移送与工作合作机制,对于可能存在的弱势群体权益受侵害案件,对线索深入研判,及时受理符合条件的支持起诉申请,协助申请人梳理案件事实,进行细致法律分析,指导申请人固定证据,在案材证据材料缺乏时,检察机关还会积极运用调查核实权,帮助查明案件事实,起诉过程中检察机关主动开展当事人和解工作,促进纠纷矛盾的有效化解,实现最佳办案效果。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33件,支持起诉122件,法院已采纳111件。这些案件中,检察机关切实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下一步,上海检察机关将继续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把支持起诉工作做实、做强、做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看检察力量如何为弱势群体撑腰 2022-01-25 2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