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今年,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将迎来3周年。记者近日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条例实施以来,上海市民绿色低碳、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时尚习惯基本养成,分类实效逐步趋于稳定,湿垃圾分类量稳步保持在日均9000吨以上,可回收物回收量保持在日均7000吨以上。今年本市将从固实效、补短板出发,进一步完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开展小包垃圾专项整治行动。
近期,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联席会议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21年下半年综合考评结果。从考评结果看,全市16个区和220个街镇得分都在90分以上,达到“优秀”水平。
为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2021年11月15日至19日,联办委托相关媒体就全市各类单位和居住区的垃圾分类成效面向全市市民开展了满意度评价调查,共有11.83万人次参与。其中超过94%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保持了良好态势,给予了五星好评。
据市绿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负责人透露,从2021年下半年的考评成绩来看,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普遍养成,分类实效得到巩固和提升。从媒体市民满意度评价有关调查结果来看,市民普遍认为“采取定时定点制度”“实施垃圾投放点升级改造”“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是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主要原因。其中将近90%的居民认为“采取定时定点制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同时也存在非投放时间段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部分投放点环境有待提升的短板。
今年,本市将从固实效、补短板出发,进一步完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开展小包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深化投放点便民利民改造,推动“一网统管”赋能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提升分类环境面貌,提高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