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诸广宇
本报讯 串联全场的开心麻花即兴表演秀,一场妙趣横生的魔术演出,一捧鲜花与一张感谢状……在昨天的“热血暖申城——2021年度成分献血者感恩纪”活动现场,上海市血液中心在欢笑声中向长期坚持捐献血小板救人的爱心市民和积极宣传组织成分献血的社会团体表达感谢与敬意。
据悉,2021年,本市成分献血募集量稳步提升,全年共入库单采血小板76000余人份,较去年同期增长32%。自上海开展成分献血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并参与成分献血,部分献血者常年坚持参加成分献血,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超50人份的成分献血者已达1600人(1人份=250m l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一般是病人一次治疗量),其中4位捐献单采血小板超过了400人份。
山东小伙杜元顺是目前为止在沪捐献单采血小板最多的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已累计455人份。记者了解到,杜元顺在上海从事外贸工作,现年38岁的他默默坚持成分献血13年(成分献血间隔期为14天),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05年,杜元顺怀揣着梦想来到上海,在为自己未来拼搏的同时,也用“热血”默默奉献着。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杜元顺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到梅陇献血屋,希望以献血的方式来帮助需要的人。也是在那时,杜元顺第一次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到了成分献血,了解到单采血小板对于救治白血病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极其重要的意义。从那时起,只要献血间隔期一到,杜元顺便会如约而至,为患者送上一份“黄色的救命血液”,并且每次都是捐献双份。
刚开始成分献血时,杜元顺身边的朋友也不理解,他们问杜元顺: “不是说献血半年才能献一次,怎么老见你去献血?”杜元顺表示,全血的献血间隔为半年,但像单采血小板这样的成分献血,其间隔期仅为14天。在他的介绍和感召下,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也纷纷和他“约起团献”,共同加入到了成分献血的光荣行列中。
除了这些默默奉献的献血者,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在积极支持和参加成分献血。如瑞金医院和华山医院等医疗机构,主动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成分献血;来自宁波的红色力量、益启公益、壹生公益的志愿者们,多次驱车百里前来上海,用热血架起沪甬两地的爱心之桥;充满青春活力的“成分献血高校行”项目,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沪上高校积极响应,每一位参与其中的高校学子都代表着这个社会新的力量;还有大爱无界的Bloodline外籍志愿者们,虽然国家、肤色、语言不同,但大家共同捋袖捐献热血,温暖着这座城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