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未成年人的权益如何更好保障?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给出解答

本文字数:1485

规范未成年人网络付费业务

强化对困境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科学设置未成年人网络模式

依法封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

□法治报通讯员  钱念航  沈佳青

为了变美不少学生冒险整容,为了玩游戏孩子偷用家长账号酣战,这些行为如何从源头预防?

误入歧途的孩子期待无障碍回归社会,处于监护缺失的困境孩子渴望得到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如何从立法上加以保障?

2022年2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案(以下简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对上述有关未成年人的问题都有了解答。

医美要经监护人同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下,颜值是青少年共同的追求,抽脂、隆鼻、割双眼皮等成为时下最火爆的手术,15岁的小艾打算瞒着父母,偷偷地到本市一家知名美容院进行双眼皮手术,提升自己的颜值。

对此,  《条例》规定,作为未成年人的小艾要通过双眼皮手术的方式进行医疗美容,必须要征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条例》还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

规范未成年人网络付费业务

寒假期间,未成年人获得了数额不菲的压岁钱,12岁的小红在游戏中充值12000元,小红的同班同学小刚则在某直播平台中打赏主播,耗资8000元。

针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中的行为,新修订的《条例》中展开明确的规制: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

科学设置未成年人网络模式

14岁的小克为了避开游戏防沉迷系统的监管,使用爷爷的手机,并且用爷爷的身份证件注册游戏,深夜里鏖战正酣。

针对小克这种情况,  《条例》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产品和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顾虑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发相应的保护性使用模式,引导未成年人在该模式下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同时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利用电子身份认证等技术,识别参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陆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强化对困境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3岁的小亮父母离异后,被法院判决由父亲大亮抚养,但大亮忙于工作将小亮交给了小亮的爷爷。小亮的爷爷爱好打麻将,疏于对小亮的管教。小亮沦为监护不当情形下的困境未成年人。

此次《条例》对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的情形予以界定,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发现监护缺失情形或者接到有关报告的,应当帮助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申请相应的社会救助或者保障,采取必要的照料或者监护措施。

未成年人隐私不得披露

小学生家长李先生在浏览一款短视频APP上发现,有人在直播未成年人跳舞,镜头里一个打扮成熟的初中女生在跳舞,这些明显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内容让他很担忧。

《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发布、转载、传播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闻报道等信息,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虚构、夸大、歪曲有关内容,不得违法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单位、照片、图像以及其他可能识别未成年人身份的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

依法封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

17岁的小武因殴打他人,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缓刑。小武对自己的前程忧心忡忡。

《条例》明确: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处罚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得歧视;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的相关违法犯罪记录,依法予以封存。  

(图  卢菡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7未成年人的权益如何更好保障? 2022-03-01 2 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