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综合

10千伏高压线上“穿针引线”

全自主带电作业机器人首次亮相新片区

本文字数:1006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赵盼

本报讯  近日,在新片区茂祥路上,一辆颜色鲜亮的带电高空作业车停靠在路边。随着斗臂的缓缓上升,一个“满副武装”的机器人与10千伏高压线越靠越近。当接近高压线时,机器人伸出一只“手臂”捏起一根电缆,另一个“手臂”举起剥线器,开始了“穿针引线”,时不时地还会根据阶段任务不同更换工具。不一会儿,“机器人”顺利完成了带电搭接熔断器上的3根引线作业,用户端也马上通了电,高效又安全。

这是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首次在新片区开展全自主的双曲臂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同时也是首次将带电作业机器人运用在‘即插即用’项目上。”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市场与数智化运营专员罗潇博士介绍道。据悉,此次机器人作业后,S2公路新元南路立交新建工程项目部(以下简称S2项目部)的临时用电就会被接通,将满足S2项目部的日常工人用电。

据了解,该机器人在今年2月底刚刚升级为第八代系统,全自主作业成功率可达98%,配合了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系统,实现对导线毫米级识别定位。它采用双臂配合,能像人一样深度学习算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像人的大脑一样主动规划作业路径,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无需触碰导线,仅需在地面将机器人引到指定位置,让它完成作业。

在这次的临电接通任务上,该机器人自主识别了引线位置、抓取引线,完成剥线、穿线和搭火等工作。浦东供电公司带电班组专职工作人员江正恺作为保障人员也来到了机器人工作现场,他表示,现在地面上,用数字孪生模型就可以实现自主和遥控操作灵活切换,彻底解决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

目前,人们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不间断供电前提下处理电网故障提升供电可靠性,已成为行业挑战。“目前我们还是采用了机器人作业+人工保障的模式,人员尽量不去干预它,但是倘若有偏差,我们在地面上也是可以通过智能屏幕来进行纠正。”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智慧城市研究员王亮介绍,未来临港新片区还将会通过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基础平台,探索基建变电站数字孪生常态化建设新模式,实现实体变电站与数字孪生站的同步建设。

“此次将带电作业机器人的首次全自主作业任务放在临港新片区也是我们今年在新片区探索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步。”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主任盛方正表示,能源中心将紧跟新片区的建设步伐,继续简化、优化用电申请流程,持续优化电力接入效率,为项目推动“保驾护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510千伏高压线上“穿针引线” 2022-03-08 2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