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昨天是第112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上海市公安局的1万多名警花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忠诚刚毅和秀雅清韵为“平安上海”增添绚烂色彩。她们中有的是食药打假的铁腕女将,有的是护航浦江的安全卫士,有的是嫉恶如仇的侦查先锋,有的是保障畅通的马路天使。她们“爱红妆更爱武装”,展现着坚毅无畏、智慧柔韧的新时代女警风采。
在护航浦江的警察队伍中就“暗藏”着这样一位曾是游泳运动健将的警花——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水上巡逻支队民警周丽莉。1994年出生的她原是中国国家女子游泳队的一名队员,2018年8月退役后毅然选择了从警。
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800米自由泳亚军、短池游泳世界杯系列赛北京站女子800米自由泳冠军、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1500米自由泳亚军……在周丽莉的游泳运动员生涯里,所获奖项数不胜数。但她却将一些“另类”的奖牌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2019年8月成都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她代表全国公安获得了4金3银1铜的好成绩。“它们标志着我运动员生涯的结束,但也是我警察生涯的开始。”尽管离开了以往获得无数荣誉的游泳池,但周丽莉却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全心投入到浦江一线的水巡工作中。“现在在巡逻支队,我们每天都在训练怎么提高救生效率,哪怕能快一秒,群众的生命安全就能多一份保障。”她将救生圈精准地套中水中的浮标,头也不回地说道。前不久,她配合队里的老师傅,仅用4分钟便将一名落水群众从黄浦江中救了上来。支队同事们在感慨她游泳技术的同时,也对她精通各项救生技能赞叹不已,私下里都喜欢称她为浦江女“飞鱼”。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周丽莉还担任分局兼职游泳救生教官。但她在授课中发现,每个民警都不可能和她一样接受过专门的游泳训练,因此在救人和自救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风险。恰逢本市公安机关正积极推进智能警务装备的实战应用,她便通过翻阅资料、查询大量文献,最后汇总成书面材料上报。在得到认可后,又潜心参与后续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通过采集分析各项数据,最终“新型遥控智能救生圈”、“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这两款新式水上救援装备得以在去年年底正式上线。
据周丽莉介绍,新型遥控智能救生圈最大载重超过250公斤,在水中载人速度约2米秒。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的速度更是高达10.6米秒,是职业游泳运动员的4倍!可以同时救起4名落水者。这些智能救生装备在本市重点水域陆续投放使用,为维护上海水域安全稳定、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提到这些装备,周丽莉便如数家珍,每当得知自己参与研发的装备成功救起落水群众后,脸上露出的笑容比她自己拿了金牌还开心。
由于工作的原因,周丽莉不得不面临长时间呆在“水上”办公。只要一有船舶经过,办公室就会发生剧烈晃动。刚参加工作时,她极其不适应,甚至会产生晕船反应。不仅要克服吃饭、上厕所时的“窘境”,轮到值班备勤时更是要整晚睡在“摇篮”里。但当她生完孩子归队后,这些反应都奇怪地消失了。她开玩笑地说,这可能是她儿子送给她的“见面礼”。
“我们所挽救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命运。”周丽莉坦言,“我会认真履职,践行好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