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胡佳瑶
曾有人假扮名媛混入上流社会骗吃骗喝,现有人假扮金融精英混入商务圈骗财。骆某自称金融领域成功人士,掌握大笔金融资源,以介绍外汇业务为名,让众多商务人士为其鞍前马后,还诈骗被害人何欣(化名)共计约85万元。日前,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对骆某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
虚构身份借势包装
骆某,案发时45岁,曾有过两次前科,是个能言会道之人。他常年身穿中式制服,对外自称金融行业大佬,美国双博士学历,擅长外汇交易。他能言善辩、长袖善舞,加上为人胆大,肯于钻研金融知识,气场强大,容易让人信服。
2016年,商人李磊(化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骆某。李磊称: “骆某是一个有身份的朋友介绍的,有这样的人为他站台,我们都相信了他的身份。”2017年11月,李磊一商业伙伴有外汇需求,他便邀请骆某来上海商谈业务。 “为了给朋友面子,我安排骆某入住上海某五星级酒店,房费和宴请费都是我出的,生意大概进行了两到三个月。”
入住酒店期间,骆某借助李磊造势,联系何欣参加饭局。何欣因为从事销售工作,需要大量客户,七年前便添加了他的微信。当骆某邀请她来酒店会面时,出于推销产品的心理,她欣然应允。骆某抓住何欣这一心理,许诺帮忙购买产品,获取她的信任。
“几次接触后我们逐渐熟悉,我对她说现在持有外汇一方要收取保证金,如果业务做成可以拿到两倍的好处,还给她看了我手机里的表格。”对于骆某的说辞,何欣没有怀疑,爽快出资5万元投资。
2018年春节,虚张声势的骆某最终无法谈拢外汇生意而结束上海之行。然而,对何欣的诈骗却没有停止。
“一直到2019年,骆某以需要为生意铺路、请客吃饭等理由不断向我要钱,我因为想要翻倍收益,也为了让之前的投资不打水漂,陆续给他转账了80余万元。”2019年8月,何欣催促骆某还钱,却怎么也打不通电话,于是联系在上海见过面的李磊。
抽丝剥茧还原案件真相
“当何欣打电话告诉我她被骆某骗了钱时,我感到很震惊。”李磊也联系不上骆某,转而联系他的驾驶员张伟(化名)。谁知张伟也是被骆某外表迷惑,为了学做外汇生意,自愿跟随骆某,并为他提供宝马车接送,还垫付了各项日常开销。张伟告知二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他偶然得知了骆某的真实姓名和两次犯罪前科,这才明白骆某的身份有假。
“骆某就是一个冒充金融领域商人,虚构手上有资源从而实施诈骗的人。”李磊恍然, “我和骆某相处的过程中也开销了十多万元,他通过我进行了自我包装,骗了其他人。”
何欣了解到骆某的真实身份后报了警。
2021年10月,公安人员将骆某在湖南省一小区抓获。次月,黄浦区检察院依法对骆某批准逮捕。
2022年1月27日,公安机关将骆某诈骗案移送审查起诉。面对检察官的讯问,骆某坦白,他其实没有正当工作,也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纯靠骗人谋生。相关金融知识是曾在P2P公司工作时学的,人脉资源也是那时候积累的。
黄浦区检察院委托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骆某诈骗何欣钱款共计约85万元。
黄浦区检察院认为骆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检察官表示,有时候看到的未必都是真实的。投资领域的道理其实很朴素,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切勿听信陌生人投资外汇收益翻倍的谎言,落入金融领域诈骗陷阱。国内进行外汇投资的唯一合法途径是通过各商业银行,且正规的外汇投资都有严格的第三方资金监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