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一个人的法庭,不是一个人的“战场”

疫情之下,上海法官的办案经历和心路历程

本文字数:2429

法官孙倩通过网络远程开庭 倪中月 项劼 摄

法官线上庭审 万曙光 摄

疫情之下,让审判工作遇到了不少难以预测的挑战。但在这样的“战疫”时刻,上海法院的广大干警用责任与担当,克服重重困难,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上海金融法院就以“疫情防控中的办案手记”形式,实录干警们的办案经历和心路历程。

和以前不太一样,又好像一切正常

3月22日下午14时,福州路209号第五法庭,案件开庭进行中,但法庭内却只有主审法官孙倩一个人的身影……

时间链中孙倩审判团队成员的“心语”是这样的……

3月18日星期五上午8:30

法官助理  王  倩

惊!我被“封印”了!下周二还要协助法官开庭审理一起融资融券合同纠纷,赶快告知庭里。

惊!参审法官、人民陪审员和书记员也被封控在家了,这可怎么办?是不是要取消开庭?赶快联系主审法官孙倩商讨对策。

孙倩法官当机立断:“这起案件本来就经当事人同意进行在线审理,干脆我们再试一下法官远程开庭!”

“好的!马上联系技术人员!”

从技术人员那里了解了法官远程开庭方法,将庭审模式修改为庭审记录改革,由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这样,书记员也无需出庭了!

上午11点,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希望开庭一切顺利。

3月21日星期一下午17:38

法官  孙  倩

小区解封后进入“复活赛”的我明天终于可以去上班了,法官助理王倩已经做好了庭前准备工作,封控在家的宣纯捷法官也收到“闪送”的法袍,万事俱备,只欠开庭。

此刻,却收到12368留言,身处福建泉州的被告律师表示,他和当事人都突然在家隔离,案件材料被封在律所,没法出庭了。马上联系沟通。

“周律师,我们法院的卷宗已全部电子化,你没有纸质材料不要紧的,可以登录微法院看电子卷宗。”

开庭条件还不具备,当事人和律师都隔离在家,但此前只向被告方发送了一个会议号,紧急联系一下技术人员,看能否额外再开一个当事人端口。

所幸,技术科项劼副科长给力,又帮我们申请了一个会议号,这样,当事人本人和律师都可以在家分别登陆了。嗯,有惊无险,庭能开起来了。

3月22日星期二上午10:00

法官  宣纯捷

封控在家一个多星期了,有点焦虑,真想早点上班。

昨天,同事把法袍“闪送”给我,在家也能开庭。

这挺好的,焦虑稍稍得到缓解,但,会不会不够严肃?网络卡顿时会不会影响庭审效果?

今天上午,各方登录云法庭调试,我隔着屏幕看到孙倩法官在法庭里、陪审员在家里。

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又好像一切进展都很正常。

3月22日星期二下午15:30

法官  孙  倩

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庭审顺利结束。

当看到身处上海、福建等地的参审法官、人民陪审员和各方当事人纷纷出现在庭审画面里,坐在法庭里的我有点感慨:法庭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这在过去简直难以想象。

还记得2020年初疫情刚开始时,全市法院正在探索互联网远程审理,我主审了院里首例在线庭审,当时觉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经过这两年,我们的信息化技术更加成熟了。

如果说2020年当事人在线参加庭审是“战疫”1.0版,那么2022年的法官居家开庭+庭审记录改革就是“战疫”2.0版。

有了云法庭,法官居家开庭同样能审理清楚案件。有了庭审记录改革,全程录音录像更加公正透明。

虽然法庭里只有我一个人,但这绝不是一个人的“战场”,除了合议庭成员的互助配合,更有数年来技术人员们的默默奉献、鼎力支持。

作为青年法官,要主动拥抱科技,拥抱这个时代,用好各类信息化工具,才能为当事人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战疫,我们继续努力!

防疫与办案,两手抓,两不误

记录者:法官助理  李瑶菲

疫情之下,让审判工作遇到了不少难以预测的挑战。我作为一名法官助理,亲历院里创设条件直面挑战保证审判的火热场景,内心深处被触动。的确,疫情无情,可我们司法为民的初心却越发显得火热。

上周,我所在的综合审判一庭排期线上庭审9场,然而直至首场庭审前一日的凌晨,21名干警中还有13名被封控在家。而且,审判组织、人民陪审员等被封控的情况还随时可能发生。面对“难上加难”,只有“以动治动”。

综合审判一庭第一时间线上召开庭务会,排摸分析这一周的庭审案件缓急情况,调整审判团队人员配置,开启常态化在线庭审应对模式。特别是针对人员办公分散的问题,建立动态化个人案件管理数据库,让庭审排期、参与人员、参与方式一目了然、随时掌握。面对突发情况从容应对,比如,给居家办公的法官“闪送”法袍。

第一场线上庭审案件,当事人系一家面临重组的上市公司,庭前向承办人强烈表示该案对于商业重组极为重要,不能延期。我们的目标是审判工作不停摆,不延期自然也是自我加压的一方面。本案合议庭一名法官被封控在家,庭里采用流动补位方式,随即安排法官任一补位,并征得当事人同意。在技术部门的有力保障下,庭审顺利完成。这为接下来的网络庭审积累了重要经验。

本周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在线庭审,当事人分属疫情严峻的吉林、福建等地,因庭审时间相互交叉,审判人员短缺的问题突出。被封控在家的李鹏、宣纯捷两位法官“爆起”开发“新技能”,熟练运用移动微法院客户端,最终居家完成了在线庭审。

在一起融资融券合同纠纷审理中,审判长孙倩一人坐在法庭里,参审法官、人民陪审员均居家线上接入庭审,线上完成数据金额的核对。朱瑞法官审理的两起融资租赁案件,出租人与承租人通过线上方式快速完成已付未付租金及利息核对。这种线上审理方式既节约了审判力量,又有效解决金融案件中当事人须核对大量电子数额信息的需要,符合金融案件的审理特点。

法官、法官助理们还借助上海法院APP的新功能,自主攻克技术难题,研究使用配套软件,拓展居家撰写文书新方式。使用电脑端打开上海法院APP,一审案卷直接可以通过“卷宗查阅”查看,二审案件的原审卷宗则可通过审判管理系统“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再“发送互联网阅卷”,两步即完成居家查阅,庭审后即可完成文书撰写,封控居家案件审理井然有序。

大家在不同的“战位”作各自充分的准备,又在同一“画面”完成同一场庭审。一周来的“实战”,让我们更坚定了决心和意志,防疫与办案,两手抓,两不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01一个人的法庭,不是一个人的“战场” 2022-04-06 2 2022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