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苗苗 记录:林可依
苗苗的婆家是个大家庭,兄弟姐妹特别多,而且关系还处得相当好。只要谁家有事,大家都会一起帮忙,没事的时候也会经常一起聚会。
因为和自己原生家庭的环境完全不一样,开始苗苗还担心自己适应不了这样的家庭氛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苗苗却开始渐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小可怜”嫁进了大家庭
还在和老公谈恋爱那会儿,我就知道了他们家是个大家庭。当时还没觉得什么,可是第一次去他家,那个架势真把我吓坏了。
一进门,我就看到不大的屋子里挤满了人,而且几个女性长辈的脸都长得差不多。在老公的介绍下,我“阿姨、姨妈”地一圈叫下来,一转身,晕头转向的我竟然忘了究竟哪一个才是我未来的婆婆。
还好,大家的热情化解了我的尴尬。只是到了正式吃饭时,我又被长辈们的热情震惊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往我碗里夹菜,眼看着越堆越多的冷热荤素菜肴,我只能默默傻笑着接受。
好不容易结束了这顿让我如坐针毡的晚饭,一出门,我就对着老公开启了疯狂吐槽模式。“今天到底是我见你爸妈,还是见你们家全体亲戚?”老公倒是不气不恼,慢条斯理地开了口:“大家还不是想见见你呗。你自己不也说,小时候家里人少,老觉得孤单,还跟我说得腮腺炎的那段日子有多可怜。你看,现在有这么多人关心你,你还不幸福吗?”经他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一点道理。
一直以来,我们家就人口比较少。除了逢年过节大家聚聚,平时也都各忙各的,少有机会碰面。
上幼儿园大班那年,我得了腮腺炎。因为怕传染给其他同学,所以只能呆在家里慢慢恢复。父母白天都忙着上班,把小小年纪的我一个人留在家里。除了中午的时候,母亲会趁着午休时间赶回家给我送点吃的,余下的时间,我只能自己打发。那时候,我唯一的玩具是一只母亲给我缝制的布娃娃。每天,我都把娃娃抱在手里,自言自语地和她说一会儿话。可是娃娃不会和我交流,过一会儿我就觉得没意思了,只能趴在床上透过玻璃窗看外面的风景。说是风景,其实就是窗外一条狭小的弄堂。弄堂里每天走来走去的也就是那些不用上班、上学的老人家,天天看,也很快就看厌了。
小时候的事情很多都不记得了,但这件事我却一直记忆犹新。狭小的弄堂,旧旧的布娃娃,成了我脑海中永远定格的画面。小孩不识愁滋味,但每每想起这些,我却总觉得心里酸酸的,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现在。
忽然间,我有些羡慕老公了。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虽然略显吵闹,可是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应该是不会孤单寂寞的吧?
人多力量就是大
听说我第一次上门就被“围观”,母亲显得忧心忡忡,“大家庭很复杂,以后成了家你要面对的矛盾就多了。”
涉世不深的我,还真被母亲的话吓了一跳。暗暗感慨自己到底还是年轻,有些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可是我和老公的感情已经很深了,现在再悔婚也有点晚了吧?
我开始准备和老公的婚事,这才发现原来结个婚居然这么麻烦。拍婚纱照、买结婚钻戒、订酒席、联系婚车、找婚庆公司、订购喜糖、婚房布置、准备旅行事宜……从小到大我都没面对过这么复杂、巨大的工程。
我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去请教身边的过来人,哪家婚庆公司好,哪个旅行社更靠谱,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忙得七荤八素的我,终于忍不住对着老公举起了免战牌:“我管不了了,这么多事情我想想就头大。”老公笑笑,豪迈地一挥手:“早说呀。这事儿你就别管了,都交给我吧。”我虽然乐得轻松,可我也心疼老公。“你自己一个人能行吗?”老公胸有成竹:“放心,你只管等着到时风风光光地出嫁吧。”
婚礼那天,我喜气洋洋地坐上婚车出嫁了。婚戒、婚纱一样不少,结婚喜宴办得隆重又喜庆,结婚司仪是市广播电台请来的著名主持人。那天,笑得最开心的就是我父母。母亲拉着我的手:“你嫁了个能干的老公,妈妈以后放心了。”
我偷偷地乐了。母亲不知道,其实光靠老公一个人的力量哪里能把事情安排地这么妥帖、面面俱到呢?那可是婆婆家全家出动的结果。上到舅舅、阿姨,下到表兄弟姐妹,发动各方力量,才把事情办得如此圆满。
就像老公常说的“人多好办事”,第一次,我体会到了大家庭的好处:人多力量大,也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和睦、团结。
嫁到大家庭的幸福
结婚后,正式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才知道这个“家”的规模有多大。婆婆兄弟姐妹8个,加上各自的家属,每次全家团聚,圆台面总要摆上四五桌才够。饭桌上,大人聊得热火朝天,饭桌下孩子们你追我赶闹得欢。而这其中,年龄最长的大舅俨然一家之主,每次组织聚会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部队文工团出身的大姨夫则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次聚会只要他在就不愁气氛调动不起来。巨蟹座的小姨全身都散发着母爱的光辉,每到休息天、节假日,就喜欢叫上家里的小辈们到她家里聚会。大家看电视、喝茶、聊天,小姨独自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小姨还擅长各式点心的制作,每次有新产品出炉,总是一做就很多份,挨家挨户地给大家送去。
每次我都感叹,能嫁到这个家里真的太幸福了。只是,我总以为自己只是众多小辈中的一员,从没想过也会得到大家的关注。
直到那次中秋节家庭聚会,我正埋头苦吃,就见二舅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和他随意聊了几句,二舅就开始夸我:“你最近发表在晚报上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不错。虽然文字看起来淡淡的,但是仔细品品,却很有味道。”我不禁有些惊讶:“您还关心这个呀?”二舅退休前也是个领导,如今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平时要忙他们的一日三餐,自己也有很多社会活动,真没想到他还会有心思关心我写的文章。“那当然啦,谁让你是我们家的媳妇呢。”二舅笑眯眯地看着我。“你写的文章我都看过,文笔很不错。”我摆着手,不好意思地说:“您过奖了。”
“过奖什么呀。你就是写得好嘛。”大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坐到了我的身边:“我以前在机关的时候,也喜欢写点东西,可是跟你不能比呀。我也经常在报上看你写的文章,好好努力,将来咱也争取出本书。”她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心里一动。虽然我平时爱动笔,可纯粹属于自娱自乐,没想到却在婆家收获了这些老“粉丝”,他们的肯定让我心里暖暖的,以前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只是个外来的媳妇,年纪又轻,肯定不受重视。可那一刻,我才忽然明白,原来只要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大家都会想着你,关心着你,也惦记着你。
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自从结婚后,每年的春节就没有能够消停的时候。从年初一到元宵节,除了回娘家外,每天都要去婆婆家的亲戚那边聚会,时间几乎都排得满满的。但我已经习惯了大家庭的热闹。
但在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却事先就和老公说好了,这一年的春节我哪里都不去,我要回娘家陪母亲。
然而,还没到春节,小姨的电话就来了:“春节带妈妈一起来小姨家过年吧。”我赶紧拒绝:“这怎么行呢?爸爸过世还没出3个月呢。”我们老家有习俗,家里有亲人过世的,3个月内不能去别人家。小姨却不以为意:“哪有那么多规矩。再说了,本来我们就是自家人,这规矩也就不作数了。”我的心里不由一暖,“自家人”这三个字,让我觉得分外亲切。
在小姨的一再坚持下,我终于答应春节带妈妈去她家吃饭。刚和小姨约定好,大姨的电话也来了:“春节别让妈妈闷在家里,带她出来走动走动,散散心。来大姨家的时候带上妈妈。”
一个春节,我都是带着母亲在老公的亲戚家度过的。大家陪着妈妈聊天,为她做各自的拿手菜,大姨夫甚至还拉着母亲和他一起唱卡拉OK里的老歌。我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久前,老公的表妹打了个电话给我:“嫂子,我今天逛街的时候看到表哥了,他身边还有个年轻的女孩子。你可要注意点哦。”
晚上老公回家,我立刻对他进行了“盘问”。几番斗智斗勇后,最后确认那只是他单位的一个新同事,两个人正好一起出去办事。知道是表妹向我告的密,老公哭笑不得:“我这个表妹怎么胳膊肘尽往外拐?”“怎么叫往外拐?”我得意地斜睨着他:“我明明是自己人好不好?”
说完,我忍不住笑了。
我真的很想对老公说,谢谢你,让我有了这么多亲人。因为他们,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也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手记>>>
好好珍惜每一份亲情
现代社会,大多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过去那种兄弟姐妹众多、整个大家族都聚在一起生活的场景确实已经久违了,这种又热闹又烦恼的感受也逐渐开始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
但相信很多人还是会怀念以前那种琐碎却又温馨的日子。虽然有争执,有计较,也许偶尔还会吵吵闹闹,但是矛盾过后,化解不开的骨子里的亲情依然会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所独有的魅力。
苗苗从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家庭环境,因此开始她只是觉得好奇,甚至还有些担心,怕应付不了大家庭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当她真正经历了之后,却体会到了其中的温暖、幸福,体会到了被众多亲人关心、呵护的快乐。这种感受独属于那些关系紧密的大家庭,如今很多都市人已很难能体会和拥有了。尤其当人生遭遇变故、痛苦无措时,这份亲情无疑就是最好的良药,能治愈心底的创伤,冲淡心中的痛苦,远远超出金钱、物质等一切有形的东西。
这样的亲情谁不想拥有呢?
但不管有没有这样的大家庭,有没有机会拥有这么多亲人,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最亲密的人,会拥有亲情。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因为,你最珍爱的这些人,下辈子不一定还会再遇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