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近日,上海市出现一些保供物资涉嫌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曝光了部分典型案例。如何确保保供物资能够又快又好地到达市民的手中?日前,多位市人大代表就保供物资问题给出了建议。
现状:监管部门对保供乱象“亮剑”
4月25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最新通报了一批保供物资和社会团购违法案例,近期其紧盯保供物资和社区团购中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已查处多起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据了解,日前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保供生活物资管理的通知》 (下称“通知”),从提级管理、保供企业“白名单”、发放组织者和监督热线等方面,确保保供生活物资质量和食品安全。
市人大代表童丽萍指出,现在暴露出一些政府采购物资的供应商问题,有的是“皮包公司”,有的是出借公司供他人利用,有的资信状况已经很差。这些劣迹斑斑的企业进入保供名单,会导致非常恶劣的影响,建议政府高度重视。
保证保供企业的门槛准入
童丽萍代表建议对于保供企业严审资质。把好准入关,明确资质审核主体责任,并加强市级层面协调监督,从源头严格把控供应商资质,禁止“皮包公司”从中渔利,有不良记录的资信差的企业不能进入保供平台。
市人大代表季昕华认为应当审查所有保供企业,规范保供企业的资质并公示。严格保供单位审查机制,并开展执法检查,除严查严惩提供假冒伪劣物资企业外,对审查把关不严甚至失渎职的,也应追究相应责任。除对保供单位严格事前、事中、事后审查,监督管理外,还要托底保障好弱势群体吃饭急需,先一定要把“吃饱”解决好。季昕华代表表示,可以由全市统一集采直接对口优质品牌商,以市政府采购方式和流程,尽快确立大型、可靠、平价、百姓认可的保供公司名单。
加强物资发放过程监督
季昕华代表建议,以街镇为单位,通过政府网络平台,公示公布保供物资费用支出情况、发放标准和实际去向清单。通过社会监督,强化相关部门人员工作责任意识。
当物资质量出问题时,一经发现,追责到底,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严肃调查保供企业和食品厂商存在的问题并追究责任,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市场监管一起调查,提高查案效率。调查经过公开透明,调查进度实时通报,每天例行的新闻发布会及时进行回应。
平时,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保供食品进行抽检,确保质量,对查出的假冒伪劣情况进行公示,对违规情况及时进行查处,构成刑事犯罪的移交公安,检察院也应加大对此类问题的公益诉讼力度。居委,物业和志愿者联合成立物资质量监督组,严正拒绝伪劣食品的发放派送。
季昕华代表还建议设立市民监督举报热线,由主流媒体参与监督。
童丽萍代表也认为要严格追责问责,确保供应质量。她表示可探索建立黑名单和质量保证金机制,对违法违约者予以严惩,并予以公布,对其中涉及腐败的“零容忍”。
打通物流渠道 确保保供物资质优价稳
季昕华代表还提出要打通最后100米的物流通道,让物价回归平常,断掉利益链,才能断掉物资的贪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采取强有力措施释放物流人员潜力,只要主要电商有足够配送能力,所有团购等问题从本质上就迎刃而解。同时,释放更多的物流企业对各地运来的食物进行及时转运和派发,不要因时间的耽误而引起食物变质。
市人大代表赵春阳则针对因疫情封控导致各类团购物资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建议除了发挥国企在物资保供主渠道的作用以外,对各类保供企业在审批过程中,应附加稳定价格的相关协议或要求,将保供物资的利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达到稳定市场物价的效果。
同时,赵春阳代表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保供企业保供物资的价格监管,对违反协议的加大惩罚力度,迅速恢复物价的平稳,安定民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