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老法今说

诗词农谚里的小满

本文字数:2242

□郑学富

小满时节,万物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引发了文人骚客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一些吟诵小满的诗词也是层出不穷,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提炼出很多谚语,这些都反映了小满节气的农事和传统习俗。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是指冬小麦开始灌浆,逐渐饱满,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完全饱满,所以叫“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欧阳修有《小满》诗:“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诗人描绘了北方小满时节田间地头的祥和氛围,以拟人手法描写了冬小麦即将成熟丰收时的喜悦情景。农谚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到了小满节气,北方进入了夏季,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冬小麦生长成熟较快,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时应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根、叶早衰,促进冬小麦充分灌浆,提高籽粒重。谚语说“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意思是小麦在小满节气刚刚进入乳熟阶段,而此时又常常会出现干热风天气,将会影响小麦的成熟,会出现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的危险。小满时节,北方的春播作物生长旺盛,应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查苗、补种,力争苗全、苗壮;秋收作物也播种在即,应保持好大田墒情,以确保适时播种。

小满小满,江河易满

在长江以南地区,小满主要是针对降水量的大小而言。如江南有谚语说:“小满小满,江河易满。”小满时节,南方活跃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降水天气,进入雨季,江河湖满,但是还没有达到最大降水量,所以称为“小满”。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南宋诗人翁卷《乡村四月》诗生动的勾勒出一幅小满时节生机盎然的江南水乡图,描写了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和乡村的紧张繁忙景象:“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长江中下游一带农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有的年份也会遇上干旱少雨的气候现象,如有谚语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如果小满时雨水偏少,大田沟渠蓄不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农民无法实施耕地耙地,适时栽插水稻,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这就是“小满不下,犁耙高挂”。有的年份大雨要到6月才姗姗而至,“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到了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这样就会影响水稻的栽插面积和单产。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农谚说“小满不满,无水洗碗”。

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春深争采雨前茶,立夏秤人杂笑哗。蚕事既登田事起,年年小满动三车。”这是清人张羲年《姚江竹枝词》的诗句。诗中的“三车”是指纺车、水车、油车。江南吴越一带有“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之说。

小满时节,正值初夏,蚕茧结成,蚕农忙着缫丝。清代苏州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宋代诗人邵定有一首《缫车》诗词,描述了养蚕缫丝的情景:“缫作缫车急急作,东家煮茧玉满镬,西家卷丝雪满籰。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缫渠已着。懒归儿,听禽言,一步落人后,百步输人先。秋风寒,衣衫单。”蚕是蚕农的命根子,视蚕为“天物”。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日,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蚕农在小满之日举行祈蚕节。在江南蚕丝之乡,建有古典庙堂式的“先蚕祠”,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正殿里供奉着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嫘祖是黄帝的妻子,传说她教会百姓养蚕缫丝,是丝绸行业的祖师爷。祠内建有气派的戏楼,每年小满前后,由当地的丝业公司出资,请来有名的戏班子和红角名伶,在此唱三天大戏,内容都是喜庆吉利的唱词。每天都有数万人前来观看,热闹非凡。因此这个节日充满了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小满,正是江南一带水稻插秧的时节,如果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农谚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清嘉录》云:“插秧之人又各带土分科。设遇梅雨泛滥,则集桔棒(原始提水工具)以救之。旱则用连车,递引溪河之水,传戽入田,谓之踏水车。”旧时水车抽水排灌为农村大事,所以在一些农村有个古老的习俗,即祭车神。在神话传说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有的还会在祭品中供上一杯清水,祭拜时将清水泼入田中,有祝愿水源涌旺的意思。在一些地方,小满当日还举行“抢水”仪式。由村中年长者或族长为执事人,约集各家各户,安排抢水事宜和准备工作。这天黎明时分,人们即集合出动,燃起火把,满山遍野灯火辉煌,在水车旁吃麦糕、麦饼、麦团。这时,执事者敲打锣鼓为信号,人们也击打一些器具相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人们踏上小河边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水车一齐踏动,引河水灌溉入田,直到把河水抽光为止。

小满也是江南油菜籽大面积成熟收获时期,各地油坊走乡串户,开秤收购油菜籽,开始榨油。《清嘉录》说:“郊外菜花至是亦皆结实,取其籽至车坊磨油,以侯估客贩卖。”文中提到的车坊即苏州吴县车坊,河湖港汊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可谓“开门见水、出门登舟”。因“东有油车,西有糟坊”而得名,是当地有名的榨油作坊。当时,在江浙一带像这样的榨油销售基地并不鲜见,如浙江嘉兴的油车港。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02诗词农谚里的小满 2022-05-25 2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