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故事

“公安局”来电要求交10万保证金?

老人遇“假警察”诈骗 真警察一眼识破及时止损

本文字数:1629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近日,本市崇明区一老人接到陌生电话后迫不及待向亲人借大额钱款,幸亏女儿及时报警,民警上门后帮助老人识破一起冒充“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及时止损。

“你好,我是北京市公安局,请问是汪女士吗?”“是的。”今年6月1日上午,独居在崇明新河镇的汪大娘莫名接到一个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的陌生电话。电话里,对方报出了大娘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汪大娘听身份信息完全吻合,相信对方就是公安局的。然而,接下来的通话内容让汪大娘目瞪口呆。

“近期我局在调查一起经济犯罪,追查到你的一个银行账户涉嫌洗黑钱,为了配合我们侦查,请你将钱转入安全账户,待我们查明资金的合法性,我们会全额退回。在此之前你需要缴纳10万元保证金,我们才能将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向你开放。”对方告诉汪大娘。

汪大娘还没有反应过来,对方又进一步说道:“由于你涉及的案件涉密程度高,一旦因为你泄露案情而影响我们的查案进度,那会连累你的家人。稍后我们民警会向你出示调查令及警官证,请你配合我们查案。”

一听说还会影响到女儿一家,大娘慌了神,忙问:“那是不是我交了保证金就没事了?”

“我们是在按程序秉公办事,你要相信我们不会冤枉好人,保证金也只是暂时交一下,到时会如数退  回  的。”对方这一番话消除了大娘的疑虑,她连忙保证这两天会筹钱交保证金,对方则表示,“我们等你3天,到时发你账号。”

随后,汪大娘联系了住在浦东新区的女儿,表示要借钱,并遵照要求对钱的用途守口如瓶。汪大娘的女儿张女士见母亲不说明用途,便在电话里提醒她要防范诈骗。没想到才过了一天,张女士的姨妈就打来电话,说是汪大娘支支吾吾要向她借一笔大额款项,姨妈不知道什么情况,打电话问张女士原委。

此时,张女士怀疑母亲汪大娘是遭遇了诈骗,她连续打了好几个电话给母亲,可都没人接听。

6月3日晚,张女士向崇明公安分局新河派出所报警求助。

民警了解情况后,连夜找到汪大娘,向她说明来意,并经大娘同意第一时间查看了她的手机,确定汪大娘还没有向陌生账户转账。紧接着,民警向汪大娘详细宣传了冒充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介绍了辖区内的真实案例,一一剖析骗局。汪大娘恍然大悟,这两天她错怪了女儿和妹妹没借钱给她,并感谢民警及时上门宣传劝阻,让她避免了财产损失。

“妈,这两天陌生电话不要去接,周日我回来看你,再跟你说说诈骗这事。”等汪大娘终于愿意接女儿电话后,张女士电话里安慰母亲。

警方提醒>>>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常见手法

犯罪嫌疑人谎称自己是“公检法”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参与贩毒、洗钱、拐卖儿童等刑事犯罪,或身份信息被冒用,涉嫌骗保、非法出入境、名下有新办理的手机卡、银行卡等,或是受害人名下银行卡上大笔资金来路不明,要接受调查。

一旦受害人有上钩迹象,骗子就将电话转接到“办案民警”或“办案单位”,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办案QQ等聊天软件,发送给受害人假冒的通缉令、警官证照片等,一步步诱骗。

当受害人信以为真时,“办案民警”就会要求受害人将所有存款转入安全账户,声称案件查清后再退回原有账户。

受害人还会被要求躲在家里、商场独立包房、公园偏僻处、酒店宾旅馆、民宿公寓等场所配合调查转账。骗子会要求受害人保持通话,或指导受害人将手机设置为呼叫转移模式及飞行模式,并退出一些常用聊天软件,如QQ、微信等。

警方在此做出防范提示,公检法机关办案有着严格的法律程序,办案程序公开透明,不会要求办理新的手机卡、银行卡,更不会要求携带充电器或充电宝去酒店开房,将手机设置呼叫转移模式及飞行模式,或并退出一些常用聊天软件。以上行为就是骗子要切断受害人与外界的联系,让受害人在长时间通话中头脑犯浑,不让受害人有过多时间思考及询问家属的机会。

警方同时提醒,对家中的老人,子女应该时常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尽量掌握资金动向,如有任何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求助甄别,守住老人的钱袋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故事 A05“公安局”来电要求交10万保证金? 2022-06-10 2 2022年06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