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周末看点

“小包裹”关系“大安全”

青浦区检察院推进落实“七号检察建议”强化寄递安全监管

本文字数:1531

□法治报通讯员  王擅文

现代社会“互联网+寄递”模式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新业态,但它在给人民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监管漏洞。上海市青浦区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又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且为“三通一达”  (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寄递企业物流集散地,具有特殊区位特征。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持续积极推进落实最高检向国家邮政局制发的“七号检察建议”,推动强化寄递安全监管。

研判物流监管漏洞,筑牢“篱笆墙”

“毒品、枪支等违禁品网上交易、利用寄递物流渠道运送的情况日渐增多,仅依托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类案件,自2019年1月以来,本区已经办理70余件。”1月26日,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的负责人顾青介绍。

2021年12月8日,青浦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案件。金某从境外卖家处购买一把PCP气动力枪支及大量铅弹,卖家因担心上海管控严格,不敢直接寄至上海,而是邮寄到上海周边省市,后金某按照快递物流信息驾车从青浦出发至当地与快递员见面并提取快递。

据承办检察官顾青介绍:“本案中的当事人故意选择迂回寄递,反映出目前物流行业未严格执行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且从业人员警惕性较低、长三角地区寄递安全监管尚未同步、区域之间对寄递安全的监管力度尚不平衡等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与寄递枪支、弹药案件相类似的还有寄递毒品案件。

近年来,毒品交易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线下交易往线上发展,其中利用寄递渠道实施毒品犯罪的案件更是屡禁不止。在青浦区检察院办理的其他案件中也有毒品经过多个省份多次流转,甚至跨境寄递毒品,涉毒人员寄递毒品时,会故意将毒品隐匿在其他物品中,被发现后又立即换一种方式隐匿,甚至通过先行试探性寄递后分多次寄递以迷惑侦查。

“我们对快递企业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分析研判认为寄递毒品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有毒品交易更便捷、隐蔽,人货分离、钱货分离,不易被查处;成本低,销路广泛,交易不受地域限制;安检不严格,存在疏漏,容易蒙混过关等。”检察官王语昊介绍,“每一项都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预防。”

严查寄递空白区域,保障“新业态”

青浦区检察院于近期走访了青浦邮政管理局,与其研讨会商、听取意见。青浦邮政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检察官:“区别于传统型寄递方式,目前智能快递柜、同城快递、跑腿服务等已成为物流行业的新业态,但也成为我们监管查处的‘难点’。”原来,犯罪分子往往“瞄准”这些新业态设备检测流程简易、不用面对面接触等“优势”带来的漏洞实施犯罪,为查处、打击这一行为带来障碍。

检察官在办案中还发现,毒品犯罪分子指使、委托他人收取、寄递毒品的案件正在增加,此类案件中“跑腿员”、快递员往往并不知情,却在其中“助推”了案件的发生,因此证据较为单一、口供难以获取等令这一领域的监管查处成为难点。

此外还有个别快递员直接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犯罪。2021年6月,青浦区检察院就辖区内一起快递公司员工贩毒案件向涉案人员所在快递公司制发《检察建议书》。涉案的快递公司员工通过本公司物流寄递毒品后,在公司内与其他员工进行交易,因犯罪链全部在公司内完成,增加了发现难度。青浦区检察院要求快递公司加强对物流寄递渠道毒品防控,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等制度,严格人员准入和管理,力求多管齐下截断寄递行业的毒品运输渠道,源头打击寄递毒品行为。

青浦区检察院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时,积极开展自行侦查工作,通过自行补充侦查,依法调取相关证据,充分发挥通话清单、监控视频以及电子证据等客观性证据的作用,通过出示客观证据的方式进行针对性讯问,还原案发经过及相关证据与被告人之间的关联性,完善证据体系,切实发挥检察机关的主导作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看点 B02“小包裹”关系“大安全” 2022-07-15 2 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