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昨天下午,上海文学馆开工活动在虹口举行,该项目将于2024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上海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镇,建设上海文学馆,是上海几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很长一段时间,筹建属于上海的文学馆的呼声很强烈。
上海文学馆最终选址虹口,因为这里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群星璀璨之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柔石、施蛰存等大批知名作家在虹口工作,在这里曾掀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热潮。
记者了解到,未来建成的上海文学馆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由“扆虹园”等3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及1幢新建建筑组成。主体建筑(新建筑)的设计方案,根据所属风貌保护街坊的特征,更注重新、老建筑之间的呼应和融合,并在外立面中注入红色元素的表达。上海文学馆更将以国家一级文学馆为建设目标,以上海文学史料等文物资源研究为基础,突出展示海派文学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实现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将成为汇集全球文学艺术资源,追思前贤、启迪后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上海文学馆项目中有3栋老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原名赵家花园(扆虹园),是第五批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孙中山先生曾3次到访,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闻名的公共空间。据介绍,此次上海文学馆所在区域总开发面积约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2021年11月已经对外营业、名声大噪的“今潮8弄”。下一步,虹口区将借上海文学馆的东风,联动今潮8弄及四川北路区域内海派文化基因,打造集中展现海派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动区域。
记者了解到,上海文学馆将于2024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届时它在主体建筑外,还将集城市更新、历史保护、商业复兴于一体,延续城市风貌的边界和街景,保留现存历史脉络,打造成为有海派特色的城市体验空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