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论苑

纾解送达难题应提升电子送达质效

本文字数:1762

周  癑  兰方舟

“送达难”一直被视作审判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之一。传统送达主要有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传统“送达难”主要体现在:邮寄送达受制于时间、空间因素,送达滞缓;人户分离、企业经营地与注册地互异,客观送达不能;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持续存在,直接或留置送达人力成本较高;公告送达耗时长实效有限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电子送达与传统送达能够有效互补,从而达到纾解“送达难”的良好效果。

电子送达更适应受众司法需求

审判实践中的电子送达是指法院通过各类电子化途径向受送达人的电子地址送达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的送达方式。2022年施行的新《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能够确认其收悉的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相较于2017年《民事诉讼法》采用的列举方式,新法首次从上位概念的角度表述为“电子方式”,不仅扩大了电子送达的适用客体,将裁判文书纳入了电子送达的范畴,也拓宽了电子送达的渠道,为日后因科技发展可能出现的新电子方式预留了适用空间。

上海高院于2022年3月2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广适用电子送达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电子送达的具体操作流程,确保此项司法改革成果落于实处、取得实效。电子送达相较于传统送达方式,其优点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基于网络载体的丰富性,有效地拓宽了送达途径。目前上海法院电子送达的主要平台包含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中国审判流程公开网、上海法院诉讼服务网、上海一网通办政务平台、“随申办市民云”APP、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众号等。笔者曾处理过一起案件,因被告实际居住与户籍地不一致,法院邮寄的材料被退回,后向其手机号电子送达,被告在收到短信后通过附随提示的“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众号来接收材料并签名确认,最终如期到庭应诉。多渠道的电子送达方式,结合官方平台通过手机动态码、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的实名认证,不仅可以方便当事人及时接收法院材料,也能充分保障当事人的信息安全。

2.体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实现送达的高效率、低成本。传统的邮寄送达,近距离邮寄通常需1-2天时间,远距离邮寄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且配送会受到天气、路况、防疫政策、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邮寄退回率较高,耗时长且成本高。而电子送达发出后,当事人基本可以准确即时收到。

3.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电子送达因其无接触式特点保障了安全性。笔者处理过多起调解结案的案件,其赔付流程启动均以收到调解书为前提,在保障当事人权益和疫情防控的同时兼顾了审判质效。

4.立足于受众的司法需求,顺应当下电子化的阅读习惯。我国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率在70%以上,9亿多人使用手机上网,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及代理人青睐于通过电子方式接收和阅读材料。

提升电子送达质效的建议

为提升电子送达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大电子送达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电子送达的社会接受度和认知度,鼓励当事人网上提交、接收材料,从而提升网络化办案的覆盖率。

提高征询当事人意愿频率,明确当事人电子送达意向,并做好相关细节的释明工作;重点关注裁判文书的送达细节,及时提醒当事人,经其明确同意的电子送达以文书到受送达人特定电子地址的时间为送达生效时间,上诉期或生效期由此起算。

多渠道获取电子送达地址,善用协查机制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调取当事人实名登记的手机号码和企业电子邮箱;提升电子卷宗整理效率,以便需时即用;实时关注送达进度,跟进当事人电子签收的内容是否清晰完整,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处理;及时关注上海高院推出的电子送达新端口,熟练掌握新功能及操作方法。

电子送达作为数字技术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的新兴成果,是智慧司法助推数字法治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全流程网上办案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缓解“送达难”困境,同时便利当事人诉讼、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上海法院积极开拓完善电子送达,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促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的抓手,为全力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 B06纾解送达难题应提升电子送达质效 2022-08-17 2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