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翟梦丽
法治报通讯员 吴迪 宋海永
两枚银元价值130万元?这样的好事真是“天上掉馅饼”。然而,这只不过是骗子以“高价”拍卖收藏品为幌子实施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法。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刑事侦查支队会同分局仙霞路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收藏品诈骗案,一名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网。
“专家”鉴定银元价值颇高
2021年3月,家住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的余老先生在家中玩手机时,有一名陌生人要求添加其为微信好友。通过之后,对方自称是某艺术品公司业务员,公司主要从事收藏品拍卖业务,询问余老先生家中是否有古董藏品?恰巧余老先生有两枚银元着急出售,以缓解经济压力,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余老先生将银元拍照发给对方,对方称银元很好,表示可以为余老先生寻找买家。
约定好时间后,余老先生将两枚银元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邮寄过去。没过几天,业务员联系余老先生称已经联系到买家了,两块银元可以卖130万元。余老先生一听自己的收藏品竟可以卖出如此高价,顿觉兴奋不已,不曾想自己正在一步步落入骗子设置好的圈套中。
拖了一年也没进行拍卖
就在余老先生想询问如何交易时,业务员话锋一转,告诉老人要想交易成功,需要先支付服务费、手续费、宣传费等费用共13000元。虽然有些疑惑为何要交那么多钱,但想到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余老先生还是按照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进行转账。
此后,对方又多次以规避风险、支付宣传费、资料费等理由向余老先生收取费用。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余老先生先后转账9次共计近4万元给对方。在这过程中,由于一直没有收到银元拍卖成交的消息,余老先生曾多次打电话催问交易情况,对方总是回答,“老先生您就放心等好消息吧,拍卖交易成功第一时间告知您!”可是,一晃一年过去了,对方却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直到今年6月,余老先生发现对方已经将他的微信拉黑,拨打电话也无法接通,这才意识到可能被骗,立即到仙霞路派出所报案。
“艺术品公司”没有拍卖能力
接到报案后,长宁公安分局高度重视,立即开展相关调查工作。经过缜密侦查,于今年7月27日在外地将犯罪嫌疑人汪某某抓获。
据汪某某交代,他大学毕业后辗转来到一家所谓的“艺术品公司”工作,公司安排他作为客服与老人联系拍卖的具体事宜。通过微信和电话联系,汪某某逐渐赢得老人的信任。
在明知公司并没有进行拍卖的能力,也从来没有联系过任何买家的情况下,仍以各种名义忽悠老人转账。余老先生就是被害人之一。而汪某某收到老人们的钱款后一部分会上交公司,一部分则自己留下作为交易的“提成”。
汪某某还交代,为了逃避警方的打击,平时与老人联系使用的姓名和地址均为虚假编造。
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某已被长宁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警方提示>>>
随着投资理念的兴起,部分老年人对手中“收藏品”抱有升值的心态。但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并不具备鉴别收藏品价值的能力,又不了解拍卖行业的相关规则。于是骗子就瞄准老年人为目标群体,实施所谓的“代拍”等服务,表面上是卖藏品,实际上是利用老年人辨识力不强进行诱骗,待对方“上钩”后,骗取各种费用。
老年人在投资收藏品时需谨慎,除了对自己的藏品要有一定的认知,理性判断藏品价值,勿轻信高价代售、回购等承诺外,凡是涉及转账汇款的,切忌盲目做出决定,因为高价诱惑落入骗子的圈套。如遇骗局,第一时间核实真伪并报警求助,切实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安享幸福晚年保护好个人财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