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径予放行等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径予放行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创新试点,不断扩大径予放行政策覆盖面,提升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重点产业发展
■进一步为智能汽车、大飞机、集成电路等新片区重点产业所涉及的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便利,推动临港、临空产业发展
■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和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在临港新片区的应用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相关措施高效落地,加大海关监管制度改革创新力度,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发展实际,日前上海海关发布《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促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措施包括,充分发挥径予放行等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径予放行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创新试点,不断扩大径予放行政策覆盖面,提升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重点产业发展。
措施要求进一步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港一体区位优势,在充分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区港一体功能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该区二期封关运作,发挥其对接洋山港、南港、浦东机场空港等口岸的区位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为智能汽车、大飞机、集成电路等新片区重点产业所涉及的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便利,推动临港、临空产业发展。同时,支持新片区保税船供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国际航行船舶燃油、液化天然气(LNG)保税加注及船用备件保税供给业务开展;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内企业开展船舶备件保税维修、船舶融资租赁等业务;支持外资班轮公司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推动新片区航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大宗商品集散优势,支持打造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平台,推动期货保税交割、离岸贸易等业态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能。支持开展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和包裹零售出口业务新模式试点。
措施还就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质性加工制造业发展提供思路,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开展民用航空、集成电路、电子设备、船用装备、医疗器械等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业务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实质性加工制造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措施提出,支持民用航空产业发展。以“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落地、民用航空产业龙头企业进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运作为契机,建立大飞机试飞“绿色通道”,保障国产大飞机组装、试飞和交付,不断完善监管模式以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支持飞机零部件和原材料制造、飞机维修、飞机租赁等上下游企业在临港新片区落地,推动形成完整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
措施提出,支持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和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在临港新片区的应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服务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生产、测试一体化运作需求。推动临港新片区企业用足用好上海海关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试点措施,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集成电路产业的物流分拨配送中心,促进保税货物在区内外企业间便利流转。
全面实施高新技术等真空包装货物口岸和属地查验协同、企业集团保税监管等监管创新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保税维修、检测等新型业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