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今年是上海全面推行“林长制”的第一年。7月25日,全市首块居民区“林长制公示牌”在静安区揭牌设立,按下了“加速键”。
昨天上午,在陕西北路457号辞书出版社的花园里,随着第263号林长制公示牌正式揭牌,标志着静安区已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区林长制公示牌“全覆盖”。
“林长”是个什么长? “林长制公示牌”又有什么具体作用?如何更好发挥林长制的牵引作用,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静安区率先一步有了自己的初步探索。
“打开”3000平米花园绿地,市民共享
昨天上午9时许,在静安区陕西北路457号辞书出版社花园里,静安区林长办副主任、区绿化市容局局长张西飞,与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街道林长余文君,江宁街道北京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红虹等一起见证静安区第263号居民区林长制公示牌揭牌。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林长制公示牌”上,左侧清晰标注有责任林长、责任区域和管理单位,并明确林长责任目标及主要职责;右侧则是居民区绿化资源分布图,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屋顶绿化、行道树、古树名木等资源的分布和数量。
在居民区“林长”陈红虹看来,公示牌的竖立,不仅是对林长身份的公示,也是对辖区内绿化资源的公示。
“这次摸清了我们的绿化家底。”陈红虹说,北京居民区共有住户2000多户、6000多人,居民区内共有公共绿地4900平方米、居住区绿地8300平方米、单位绿地15600平方米、屋顶绿化4500平方米、古树名木6棵、行道树323棵。
陈红虹作为林长,不仅要参与绿化资源的保护,也要发动居民参与绿化资源的管理。
记者了解到,陕西北路457号原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办公所在地,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其内花园绿树成荫景观优美,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但是一堵围墙却让这处花园与市民常年隔绝,周边居民都向往着有朝一日能进入花园参观游玩。“我在这附近住了几十年了,从来没进来过这里,今天第一次来,听说要开放了,老开心额。”居民陈阿姨难掩激动,这一愿望即将实现。
“今天我们把街道林长、居民区林长、业主代表方、设计单位、居民代表一起邀请过来,就是为了共同研究这处绿地打开共享的大事。”静安区林长办副主任、区绿化市容局局长张西飞现场表示,这也是静安区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积极推进单位绿地打开共享的一个重要案例。
据介绍,在前期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业主方已表态同意花园打开共享,并改造提升景观品质。昨天,静安区绿化市容局就改造方案及今后长效管理征求各方意见。按照计划,这一处3000平米花园绿地今年将完成打开改造,并于年底前开放与市民共享。
“我们也希望居民区林长和居民能够参与花园自治管理,共同营造优雅优美的花园环境。”记者现场获悉,“十四五”期间,静安区每年都将推进3-5个单位绿地打开共享案例。
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区“全覆盖”
7月25日,全市首块居民区“林长制公示牌”在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揭牌,标志着静安区林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进迈开了重要一步。
作为全市首个推出居民区林长的区,今年初,静安区政府就召开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动员会,要求各街镇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林长制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目标,并以各街镇居民区为单元,摸清各单元内公园、行道树、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立体绿化、古树名木等绿化资源底数,规范设置“林长制公示牌”进行公示,同时加快建立绿化网格化巡查督察机制,形成“巡察-反馈-整改-督查-问责-通报”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落实林业绿化资源保护。
首块公示牌设立后,静安区林长制工作加快推进,于7月25日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区林长制公示牌的竖牌任务,基本实现了林长制工作常态化,林绿资源保护做到绿化资源普查、林长分片包干、居民区公示牌、网格化巡查、珍贵资源专业养护、宣传发动培训、社区专业人才等七个全覆盖。
“通过林长制公示牌的竖立,一方面让市民群众能更直观地了解到区域内绿化的资源信息,欣赏绿化花卉的美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市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进绿化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中来,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据悉,静安区还将积极探索各类绿地实现开放共享的实施途径以及多样绿化形式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渗透融合。逐步推动各类公园围墙打开和全时开放,加强与周边各类公共空间的融合连通。积极推进单位附属绿化开放共享,使原本封闭的单位附属绿地向公众开放,改造提升绿地品质,释放更多优质公共游憩空间,提升绿化感知度。
三级林长机制成效初显 街边荒废绿地大变身
随着林长制从计划变为实际并初见成效,脚踏实地的工作成果已经切实服务了静安居民。
在大宁路542号,有一块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沿街社会绿地。这本是一块被业主单位遗弃的绿地,处于失管失养状态,苗木老化杂乱,杂草覆盖绿地,集装箱房和废弃车辆侵占绿地一角,成为一处管理顽症。
静安区林长办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后,会同大宁路街道林长办、居民区林长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用最快的时间让荒废的绿地展现新的生机。
街道林长积极协调,对违停车辆、临时集装箱房进行清场;区林长办落实绿地整治和日常养护。在条块紧密配合下,仅用3天时间就让绿地面貌彻底改变,获得了附近居民的好评。
绿地按照自然式布局设计,对原有乔木进行修剪,疏叶疏枝使其通透,提升采光效果。中层灌木以现代、活泼的配植方式,选用棒棒糖形、圆锥形、圆球形等几何造型类植物;因绿地整体光照条件一般,下层配植则以胎生狗脊蕨、八仙花、金叶苔草、毛鹃等耐阴类植物为主。
整治后的绿地从沉疴顽疾变为街头一景,提升了周边商业、住宅的环境氛围,也提升了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底色
静安区只是上海全面推行“林长制”,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的一个缩影。
日前,上海制定发布了《上海市林长制2022年度考核办法》,对各区考核内容包含重点工作任务和林长制基础工作两大项内容。具体考核范畴包括,新建绿地、新建绿道、新增立体绿化、新增城乡公园;林长制制度建立情况、乡镇(街道)林长办运行、街镇巡查等。此外,考核办法还明确,林长制实施情况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对各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据悉,十四五期间,静安区计划新建各类绿地4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28公顷,新增立体绿化10万平方米,建设绿道10公里,实现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
上海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推进森林城市体系、湿地城市体系和公园城市体系建设,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监管,推动生态资源共享共建。到2025年,全市建成各类公园1000座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9.5%以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