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上海慈善周”期间,市民政局首次发布了《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年度)》。报告指出,随着慈善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去年11月1日施行的《上海市慈善条例》,是本市慈善领域第一部专门性地方法规,总结和固化了上海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实践探索,回应了慈善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规范本市慈善行为、营造浓厚慈善氛围、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报告明确,上海慈善领域不断拓展,已经从传统的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逐步发展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慈善组织的活动区域也从上海本地扩延到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大慈善”的理念在上海逐步成为共识。2021年,本市新增社会组织761家(基金会43家,社会团体93家,社会服务机构625家),其中新增慈善组织54家。截至2021年底,本市共有社会组织17367家,慈善组织数量占社会组织总数的3.20%。2021年,全市社会组织接受社会捐赠总计85.45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9.26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38.07亿元。
“社区慈善是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富有特色的有益实践”,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有233家慈善超市,已实现街镇(乡)慈善超市全覆盖。在社区基金会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87家社区基金会,全市社区基金会净资产总计2.81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慈善信托备案累计23单,财产共计1.52亿元,所有备案的慈善信托财产和收益均用于慈善事业,此举也是贯彻落实《慈善法》,促进慈善事业创新发展的新举措。
2016年《慈善法》施行后,上海市民政局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机构职能,加强慈善监管力度,精准打击全市慈善领域违法违规活动。2016年至2021年,累计查处涉慈善类案件28件。其中,2021年查处涉慈善类案件1件。违法行为涉及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未按照慈善宗旨开展活动,未按照募捐方案确定的地域范围进行募捐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