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综合

80后金融男的“新农民梦”

——记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

本文字数:1360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在位于上海远郊崇明的中兴镇,广袤的农田在这里纵横交错,春耕秋收,四季更替……黄震的“万禾农场”就坐落在这片质朴的大地上。

从一名从事金融行业的博士生,到80后“职业农民”;从上海市区到崇明农村,黄震将“绿色有机”的种植初心播撒在这里,搭载着“生态+”“智慧+”,打出了一套服务乡村振兴的组合拳,为上海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的同时,也身体力行地讲述着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美好故事。

法学生与有机农业的

“奇妙磁场”

挺拔的身姿、生态的气质,这是记者见到黄震时的第一印象。黄震从小生活在上海市区,从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着金融领域的工作。

黄震说,开启新事业可能是兴趣使然,也兴许就是一种缘分。“2008年金融危机之下,整个环境并不是很好,而我一直也想尝试寻找‘价值领地’。”

因为一直以来黄震都对食品的品质非常关注,在他看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技术和经营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让他看见了新的商机,做有机农业的理念于是在他脑海里渐渐萌生。

“选好赛道,就是选地方,当时我在上海的所有郊区都兜了一圈,最后发现崇明的水土空气都非常适宜做农业产品。”经过反复思索和调研,黄震最终在崇明中兴镇承包了300亩土地种植有机蔬菜,自此开启了以有机为理念的农业事业。

亲自耕作把关

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黄震和技术人员、农民们一起干活,从播种到幼苗的出土、田间培管、病虫草害防治,每一道关口他们都严格把关,确保每棵蔬菜的生产过程都符合有机生产标准。

2012年,万禾的产品获得中国有机蔬菜认证,以及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权威机构的有机认证。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机肥需求量增大,蔬菜秸秆问题也急需解决。

怎么办?黄震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通过养殖崇明白山羊,打造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羊粪可以制成有机肥,同时蔬菜秸秆也能作为羊的饲料。

2015年,占地300亩的万禾崇明白山羊扩繁场落户中兴镇;次年出产崇明白山羊3000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有机肥需求和秸秆出路问题。

而在羊舍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黄震也切实关注到了当地农户养殖白山羊的现实问题。在保证崇明白山羊优质品种的前提下,万禾开始尝试白山羊引种改良。黄震告诉记者,通过努力,如今一只羊体重翻了一倍,出肉率增长到50%,平均能卖到3500到4000元,生产效益较之过去大大提升。

为崇明乡村振兴

做好奋斗者角色

“做美好生活的服务商。”这是黄震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

目前,万禾农业的运营模式是打造万禾三大农场,一是基于崇明3000亩有机农田的郊野农场,作为智慧农业的生产与研发基地,也是农教、农创、农旅示范基地;二是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线上农场,是多元化的电商销售平台;三是基于农业新零售的都市农场,通过体验式场景消费,提升农产品销售转化率,让很多上海市民享受到在“家门口吃到有机菜”的便利。

而在探索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黄震也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目前,万禾已研发成功自动化育苗育种、羊脸识别智慧养殖系统等,并在努力打造上海最大的碳中和农场。

“让农民收入提升,是我创业的重要动力。”黄震感慨地表示,作为一名“新农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崇明乡村振兴扮演好奋斗者的角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280后金融男的“新农民梦” 2022-09-12 2 2022年09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