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要闻

生态环境部介绍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成效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本文字数:1609

□本报综合报道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昨天在介绍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取得的成效时表示,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优良天数比率去年达到了87.5%,比2015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中宣部昨天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从“坚决向污染宣战”,到全面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取得了哪些进展?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下一步还会有哪些重要的举措?

黄润秋表示:“这些年,我们身边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老百姓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都显著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的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他指出,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三大变化来概括:

第一,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空气质量指标PM 2.5,也就是细颗粒物全国的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进一步降到了去年的30微克/立方米,历史性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另外,优良天数比率去年达到了87.5%,比2015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根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2013年到2020年这7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相当于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启动实施以来30多年的改善幅度。”黄润秋说。

第二,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10年,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了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第三,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这些年我们出台了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性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这是一部很重要的法律。我们开展了全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详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应该说,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黄润秋指出。

黄润秋称,党中央明确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我想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这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从内涵上来说,它意味着我们遇到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难度更大、范围更广,要求的标准也更高。所以,‘十四五’期间我们仍然要坚持保持力度,延展深度,拓展广度,用更高的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润秋表示,具体来说有以下3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在战略层面上,必须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当下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尽管幅度很大,但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还有差距,还有很大的接续奋斗的空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第二,从战术层面上,要坚持精准、依法、科学治污。“我们提出‘五个精准’,就是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五个精准。我们提出要坚持用法律的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另外,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要统筹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第三,在行动层面,已经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谋划了八大标志性战役,现在已经陆续推出。一是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将聚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治理和柴油货车治理三大攻坚战。二是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将围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重点海域治理以及长江、黄河治理攻坚战。三是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将聚焦农村的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要闻 A02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2022-09-16 2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