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为帮助残疾人提高数字化素养和能力,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融入社会数字生活,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今年继续组织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技能培训,计划帮助2000名残疾人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机。
此项工作一经启动,通过各区积极宣传,残障朋友踊跃报名。“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我们今年组织送教上门活动,委托老师前往残疾人居住的社区或工作地点进行授课。”市残联教育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参加这个培训对我帮助太大了!老师和我们一样也是残疾人,我觉得特别亲切。在教授的过程中也特别耐心,一点点教我们怎么去应用。”按摩师谢女士表示,通过培训,学会了手机上很多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导航出行、网约车、网上购物、叫外卖等,极大方便了生活。
培训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帮助残障人士学习一网通办、随申办、上海12345、上海人社等政务服务APP和大都会、社交、购物、叫车、团购等日常智能生活APP。同时,帮助残疾人学习使用场所码、核酸码、随申码等智能疫情防控APP,提升残疾人在后疫情时代的适应能力。
“通过学习智能手机,视障群体也可以像常人一样购物、点外卖、导航出行、打车甚至求职找工作。所以,能帮助到他们,我们觉得很有意义。”目前,培训一般持续6—8节课,锦昌公益的王老师表示,教学宗旨是教会为止,因此培训时间会根据培训对象的基础和接受度灵活变动;将来还考虑把网上营销、网上接单等涉及到工作增收的内容加入培训内容,帮助拓展残疾人的工作范围。
作为今年上海市“数字生活周”的延续活动,该培训将持续至11月底,预计培训残疾人2000人次。市残联教育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还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次数,增派人员送教上门,争取让更多残疾人出行、生活无障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