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重点

“一网通办”四年办件量达2.63亿

已申领“场所码”280万个,布设“数字哨兵”11万台,累计扫码42.3亿次

本文字数:2994

①闵行区一大型商场的取餐点,快递员正在扫场所码

②市民在静安寺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用身份证办理个人业务 记者 王湧 摄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2018年10月17日,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上线,日前,“一网通办”迎来了四周岁生日。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一网通办”共接入事项3556项,涵盖18大领域,基本实现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覆盖,累计办件量达2.63亿。

高效办成一件事、两个免于提交、免申即享……四年来,上海先后出台两部地方性法规,为“一网通办”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构建“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改革从政务服务拓展到公共服务;按照“六个一”标准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助力城市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同时,也让更多企业群众感受到“一网通办”改革带来的便利。

“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昨启动

昨天,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随申码”专场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启动,并引入虚拟数字主持人,拉开大赛帷幕。

记者了解到,此次“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的举办,旨在推进“随申码”应用拓展,打造“随申码”开放生态,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中具体应用场景,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随申码”应用解决方案,群策群力,共同将“随申码”打造为数字化服务的拳头产品,助力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显示度、感受度、集成度。

此次大赛分设创新组和实践组,将于今年12月中旬至明年1月下旬进行复赛,2月至3月上旬进行决赛,2023年3月10日进行颁奖。

“随申码”使用次数超146.5亿次

作为“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随申码”服务于2020年2月17日正式推出。

“随申码”作为市民、企业的随身服务码和数字名片,为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线上线下办事、享受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治理等提供权威、个性、精准、便捷的数字化服务,成为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具。就医看病、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两年多来,“随申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服务融入百姓衣食住行。

2021年,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固化“随申码”社会化应用的法律地位。在服务疫情的基础上,上海通过“随申码”和“医保电子凭证”两码融合,实现“一码就医”,扫“随申码”即可看病就医、买药结算,覆盖400多家公立医院,累计服务超过5398.85万人次。

交通出行领域,在全国率先实现“随申码”与地铁、公交乘车码“三码整合”,推进“一码通行”;深化“随申码”在场馆文化旅游场景应用,拓展“一码畅游”;依托“随申码”“一人一码”,助力人大选民登记、村居换届选举选民登记等社会应用。为弥合“数字鸿沟”,更好服务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推出“亲属随申码”和离线“随申码”等。

疫情防控领域,全面推广应用“场所码”“数字哨兵”核验人员健康信息,助力落实“扫码通行”防控措施等。各类场所主体已申领“场所码”280万个,布设“数字哨兵”11万台,累计扫码42.3亿次……

数据显示,目前“随申码”使用次数已超过146.5亿次,用码人数超过7331.6万人。

法院“胜诉退费”“免申即享”,已退费近5.1亿元

“免申即享”是上海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上海法院“胜诉退费”实现在“一网通办”上“免申即享”。当事人只需在立案阶段提供“胜诉退费”银行账号并签署“胜诉退费通知书”,无需主动申请、无需提供申请材料,胜诉退费操作由法院主动发起,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改革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类似这样的“免申即享”事项,全市目前已经超过120个。其中,市级“免申即享”事项有32个。部分事项已完成并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群众直接兑现相关政策或服务,实现政策红利的直达直享。

上海高院信息处副处长陆诚介绍,今年以来,上海高院全力推进胜诉退费“免申即享”工作。上半年,法院“胜诉退费”相关功能模块已完成升级改造。今年8月份,上海高院与市大数据中心“一网通办”开始实施胜诉退费“免申即享”的数据对接,法院“胜诉退费”实现在“一网通办”上免申即享。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全市法院胜诉退费案件7.6万余件,“免申即享”退费金额近5.1亿元。

“目前,上海高院正通过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对胜诉退费‘免申即享’数据归集,开发受理、办理、兑付等接口并进行对接测试。”陆诚透露,预计于10月底之前,将完成胜诉退费“免申即享”与“一网通办”的全部对接工作。

为外卖员等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普陀区,为外卖小哥这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探索的一套生活服务便利举措,成为一网通办“免申即享”应用的一次创新拓展实践。

从事外卖行业的小李,总是感觉对上海这座生活的城市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对周边的环境路况了如执掌,陌生的是这些建筑楼宇与自己的关系更多的是个送货地址,小李想在上海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如今,他在普陀区随申办旗舰店新就业群体服务专栏找到了自己的专属空间。

小李用得最多的是服务地图,里面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是小李休憩的最佳场所,每个爱心接力站都配备了饮水设备、冰箱、微波炉、充电设备、W iFi、应急药箱。今年还新增了职工健康服务站点,定期会开展健康咨询、巡诊和讲座。

贴心服务版块为小李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通过医疗服务小李能快速查询到全市各种公立医院,特色门诊、挂号预约线上都能解决,互保参保查询、法律援助也能一站式办理。

线上的服务丰富,线下的服务便捷,在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园区小李通过随申码免申即享服务可以享受“实惠+优惠”叠加服务,通过随申码授权调用,数据自动核验并确定身份,可以享受10元一位的定制套餐。此外扫码优惠还有桂桂茶、costa咖啡等7家店铺。

“下一步,我们的免申即享扫码享优惠服务,将向全区的片区中心延展。”普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残疾人交通补贴“免申即享”

对群众和企业而言,“免申即享”最直观的体验在于减少材料和跑动,企业和群众全程无需主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材料,直接享受或确认意愿后即可享受政策和服务。

残疾人交通补贴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项推进事项。据统计,目前申请交通补贴的残疾人总数达到了27万人,而每年新增的办件量达2万多人次,其业务量在社区事务中排在前50名。

市残联教就处处长陈栋渊介绍,残疾人交通补贴申请已经实现了三端同时受理,全程智能办理辅助服务。目前正在抓紧开展联调联试,计划在1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届时,只要符合条件基本都会申请,申请率接近100%。陈栋渊还透露,正在进行“一卡通”默认拨付的改革,即把新办理的残疾人民生待遇默认拨付到残疾人社保卡关联的“一卡通”银行账户的服务事项。

由于办理事项性质的不同,“免申即享”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直接兑现,免于申请”;“一键确认,免于填报”和“扫码识别,个性服务”。依托“随申码”识别用户身份,推进老年人、残疾人、烈属、学生等群体在相关场景的优待“免申即享”。

数据显示,推进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目前累计访问超过421.5亿次,推送个性化政策服务超3.68亿次。

“我们希望通过改革,让社会中受困于信息不畅通的群体也能及时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政策,从而享受利民服务。”市政府政务服务处二级调研员杨立娟会上介绍,“免申即享”实现了惠企利民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同时,在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的过程中,“免申即享”也将更好发挥助企纾困等政策效应。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5“一网通办”四年办件量达2.63亿 2022-10-19 2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