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清点防疫物资、接待来访群众、宣传疫苗接种……近日,东海社区新如村村委会里,浦东新区人大代表应雄和祝桥镇人大代表施青忙碌个不停。因为他们有了一个新身份——轮值村干部。今年以来,祝桥镇人大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平台建设,强化功能内涵拓展,优化服务保障机制,推动代表履职平台提质增效。
今年上海疫情期间,祝桥镇各级人大代表不惧危险,与医护人员、村居干部、志愿者等共同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大上海保卫战”胜利后,东海社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启动了“轮值村(居)干部”制度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也组织人大代表,到新如村、义泓村、新东村和朝阳居委担任轮值村(居)干部,共同参与村居事务和社会治理。同时,依托村居代表联系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组织人大代表参与“铁三角”民主议事。
人大代表“跨前一步”听民声解民忧
9月28日下午,记者在浦东新区东海社区新如村见到了两位“轮值村干部”的人大代表。应雄正在与其他村干部一起清点准备国庆长假期间三次核酸筛查的物资,一起接待办事的群众,同时宣传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
施青正忙着到村里的公共场所检查场所码的张贴使用情况,遇到村民时耐心劝导他们扫码入场。在村委会,施青还承担了为没有智能手机的村民打印离线随申码的工作。
“作为一名镇人大代表有机会深入‘轮值村居干部’的日常工作,我不仅得到了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体验了村干部日常工作的繁琐,深切感受到了‘百姓事 无小事’,通过轮值这样一个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深入到群众中去,更直面的倾听群众心声,及时了解民情。”施青代表表示,轮值村干部,不同于大人接待日,能够直接通过耳闻目睹,主动发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拓宽了了解民情的渠道,对提升履职能力很有帮助。
在担任轮值村干部的同时,两位人大代表不忘尽责履职,主动询问倾听选民的心声和诉求,时不时拿出笔记本记上几笔。
施青代表听见村民一直在讨论海马广场到了晚上就聚集了众多健身跳舞爱好者,更有人拿着流动音响在广场上唱K,噪音严重影响了周边村居民休息或学习。村民们多次投诉,但收效甚微。于是,施青代表立即将问题记下,随后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加强公共广场出现扰民现象的治理”的代表建议,经过多方的协商沟通,最终在广场安装了噪音检测设备,接入城运及城管网络,一旦产生噪音将及时发出信息,相关执法单位第一时间派人进行执法,同时加大对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号召文明健身。困扰村民许久的噪音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人大代表参与民主议事“铁三角”再升级
下午2点30分,应雄和施青两位代表又来到东海社区新如村人大代表联系点,参与“铁三角”民主议事。
当天民主议事,议题是本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新如村是原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队部遗址所在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两位人大代表在认真聆听了“铁三角”成员的叙述后,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两位代表都认为可以将民生实事和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两者融汇贯通,既能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又可以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基地。通过红色水廊小亲水码头,结合座椅花坛、廊架吧、文化展板等小品,形成可停、可憩、可观的人性化景观空间,将遗址打造成一个红色文化打卡点,为新如村发展红色旅游线路奠定基础。
在应雄代表看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不仅仅可以打造红色文化景点,还可以和农业园区相结合,打造新如村的产业品牌,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他表示,自己从事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可以将相关的经验带到这里,推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代表们表示会把大家的相关建议转交镇相关部门办理,并尽快给村民反馈。
据了解,“铁三角”民主议事是东海社区基层治理实践的一项特色工作。2015年起,由每个队(楼)组的党员责任人、队(楼)组长和村(居)民代表组成的“铁三角”民主议事角,专门收集本队(楼)组的民意和诉求,协商解决或提交到村(居)一级的议事厅共同讨论。村居代表联系点建立后,人大代表积极参与“铁三角”民主议事,一方面协调各方资源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更多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诉求。
据悉,祝桥镇目前已建成“1+5+74”的人大代表“家站点”三级组织架构,15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和代表联系点,把“家站点”作为宣传党委政府政策部署的“宣传站”,畅通代表与群众联系沟通的“连心桥”,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民意窗”,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履职活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