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案件写真

谁为迷途中的未成年人护航?

法官章玮:少年家事法官的情怀与担当

本文字数:2493

章玮在静安法院公众开放日的模拟法庭上和学生们互动

□见习记者  张旭凡

“法官,我是喝西北风长大的。”法庭上,一个男孩轻描淡写地说出这样一句话,随意的语气好像是在描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当这句话落在了法官章玮的耳中,心里不免咯噔了一下。她知道,戏谑的语气背后,是一个罪错少年一路摸爬滚打而来的沉痛步伐。

从2010年6月调入少年庭后,章玮一直担任上海静安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长,同时也负责审理民事案件。怀揣着少年法官的一份情怀,她将满身热情投身于此,挽救、保护着一个又一个“少年的你”。

被遗忘的罪错少年

早在1994年8月,章玮就进入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刑庭工作。“触犯刑法就应该判刑,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宽容但不纵容”,这是章玮来到少年庭后的办案原则,在审理了一起起少年犯罪案后,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小强(化名)的父母离异并各自成家,长期混迹于社会的他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你要钱我就给你钱,我亏待过你吗?”看着愤怒的妈妈在法庭上质问儿子,章玮也严厉了口气:“他缺的不是钱,而是你们父母的一份关心!”

章玮了解到,父母离异后,小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妈妈再婚后又再生了一个女儿,而自始至终,小强连这个同母异父妹妹的存在都不知情。正是这样一个疏于关心和管教的家庭,为小强的违法犯罪埋下了祸根。

“一个树苗,不用施肥浇灌,不用阳光土壤,就能自己长成一颗笔直的大树吗?”办理了许许多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章玮发现,父母的缺位往往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在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由中,盗窃、帮信、寻衅滋事是几大最常见的类型,未成年群体心智尚未成熟,倘若没有规诫,在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走上错误的成长道路。

而当罪错行为发生,除了公正的审理判决,法官还有许多延伸工作需要开展。章玮介绍,初入少年庭之际,缓刑回访、心理干预都需要法官参与其中。早在2013年,章玮就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在对少年犯的回访中,利用“房树人”开展心理干预,促进帮教工作,让未成年犯罪者真正实现蜕变。

后来,“心理干预”被写入了《刑事诉讼法》,静安法院也进一步完善了配套设施,设立“心钥匙心理工作室”,通过沙盘、音乐理疗、心理评估软件以及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从心源处让未成年人摆脱心魔。

“魔爪”下的“折翼天使”

除了心智上尚不成熟,未成年人在生理上也处于弱势,常常会沦为“魔爪”侵犯的对象,未成年人保护是法官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上海发生了一起影响全国的地铁猥亵案,章玮就是这起案件的审理法官之一。

一名男子在车厢内猥亵了一名未成年少女,几分钟后,他又对另一名女子故技重施,结果被当场察觉并质问,静安法院以强制猥亵罪判处该男子有期徒刑六个月。

此前,“咸猪手”行为所面临的处罚多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行政拘留,此次判决成为了上海市首例因公共交通性骚扰而受到刑事处罚的案件,改变了“咸猪手”得不到刑罚惩处的公众印象。

“和成年人不同,未成年人在遭受侵害时往往来不及多想,不敢也很难做出反抗行为,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他们更需要法律撑腰。”事实上,此后,国内多地法院陆续做出当地首例“咸猪手”入罪的判决。“法官不仅是执法者,同样也是案例的创造者,在办案的过程中要肩负起自身的正义与责任。”

小美(化名)父母离异,妈妈带着她改嫁并生下了弟弟,自此之后便将心思全部投入到了弟弟身上,浑然未觉此时女儿遭受到了性侵。而当小美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妈妈,忙于照顾弟弟的她却仍未当回事,思索再三后小美将此事告诉了老师,至此案发。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还补助了困难的小美家庭一笔钱,然而身为监护人的妈妈却只给女儿花了50元,剩下的钱全都用到了儿子身上。小美越发低沉,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在法庭教育上,章玮狠狠批评了这个不称职的母亲。案后,章玮还向上海高院两次申请了“天平基金”共四万元,并且特意委诉讼代理律师和社工代为监督公益金的用处。社工身体力行地帮助法官完成后续工作,不定期地反馈最新情况。

除此外,对未成年的保护也离不开其他政法单位的配合。章玮表示,静安法院定期组织案件管辖区域内的公检法机构开展联席会议,加强相互沟通,监督和配合。“只有众多社会力量注入其中,才能筑起一张牢固的保护网,让未成年人不再‘弱小可欺’。”

家庭与孩子的“最优解”

在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之余,章玮也负责审理民事案件。面对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家事纠纷,往往更加考验着法官的自由裁量,“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利益”,成为了章玮办案最基本的度量衡。

李丽和王强(化名)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因为感情不和,两人决定离婚,但是对两个孩子的归属问题产生了分歧,双方闹上法庭,孩子归属于谁?一边一个是否是最公平合理的判决?

在审理中,章玮发现,母亲李丽是一个强势且易怒的人,行事也有些偏激,甚至曾在与丈夫争执的过程中直接将痰盂缸敲到丈夫头上。在和双胞胎孩子视频通话中,这一点也进一步从孩子口中得到了验证。“妈妈很凶的,一发脾气就对着我们大喊大叫,还拿着刀指着我们不让我们说话。”

“法官阿姨,我们不想分开。”看着两个八九岁孩子从一开始谈话的对答如流、活泼开朗,到聊到妈妈时的满口抱怨,甚至连和视频这边的妈妈说一两句话都拒绝,章玮心中已经有了判断,最终判决两个孩子和父亲王强一起生活。

家事案件蕴含着人间百态,在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纠纷之时,法官如何才能做出最合理的评判?章玮认为,正义感与价值观不可或缺。“既要一颗心摆在当中,不偏袒任何一方,也要尊重公序良俗,用最朴素的价值观去指引。”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立足于孩子。为了能够在一起诉讼中把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可能涉及的纷争提前化解,章玮和同事常常会在专业法官会议上进行讨论。“如何平衡一个家庭的内部关系,怎样才能对未成年人形成最好的保护,我们常常会争得面红耳赤,各抒己见后再达成一个共识。”

案子判决生效并不意味着结束,相反家庭后续问题的消化才刚刚开始。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法官合理的判决才能让他们走上光明正确的道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案件写真 B03谁为迷途中的未成年人护航? 2022-10-19 2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