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和“四个最严”要求,不断提升本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对《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昨天,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条例》情况的报告。据了解,开展保供农产品应急检测,查办相关食品安全案件629起,维护了特殊时期的市场秩序,保证了市民的食品安全。
2017年市人代会通过“史上最严”的《条例》,为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自201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曾连续7年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为推动本市食品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全市主要食品的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为99.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食物中毒发生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市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状况有序可控、稳中向好。上海作为进口冷链食品数量最多的口岸城市,累计中转查验37万余箱(车),核酸检测样本209万余件,其中75件样本为阳性(涉及42批次货品),阳性检出率0.36/万,做到了“人物同防”零感染。疫情下市民的食品消费模式也发生了转变,食品安全面临新形势新变化。预制菜市场需求大涨,社区团购发展迅猛,外卖订单增多。本次执法检查将学生用餐和社区长者食堂、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网络食品经营、预制菜生产、餐饮服务以及食品安全基层治理等方面作为检查重点,回应社会关切。
记者注意到,本市强化风险管理,建立信息追溯平台。首先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其次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监控。第三,建立完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目前已有398家企业建成生产过程智能化追溯体系,其中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覆盖率约达95%,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覆盖率100%,有效地保证了食品生产安全。第四是打好涉疫食品安全监管硬仗。在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市市场监管局及时组织开展“守安全、稳价格”专项行动,先后制定17个工作提示和指导意见,累计保障方舱医院和隔离酒店共2946万余份餐食安全;累计查验政府保供物资2135批(次),查办相关食品安全案件629起。市公安局侦破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4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0余人,涉案金额1.3亿余元。
但在执法检查中,检查组也发现,新业态、重点领域监管有待进一步强化。如社区团购、预制菜缺乏明确的监管要求。网络经营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微店、微商无证无照销售自制食品、超范围经营、证照不一致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少数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管理不够规范,部分社区老年食堂和养老机构食堂管理不到位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