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特别报道

梧桐成荫凤凰来

法治护航 让进博会打开机遇之门

本文字数:3324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夏天  陈友敏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达到284家。5年来,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上宣示的一系列开放举措相继落地实施。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全球客商的纷至沓来,是我国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记者注意到,法治元素始终围绕着进博会,无论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覆盖还是会期法治服务的全天候都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以“绿色、智慧、共享”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记者从会上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上海支持将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拓展至上海全域,这也意味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试验田”的临港新片区已经开出了“法治之花”,并将香飘申城。

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

将从临港拓展至上海全域

当下,上海正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论坛发布了由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支持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这是2019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第三个推进仲裁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

《若干措施》提出上海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打造仲裁对外开放合作高地、构建仲裁法律服务生态圈、优化仲裁发展支持政策、营造良好法治保障环境、建设高水平仲裁人才高地等6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全面贯彻党中央在上海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仲裁制度创新,优化完善与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建设相适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在深化仲裁业务对外开放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将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拓展至上海市全域,突破现有区域限制,全面提升上海招引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落沪的吸引力。

在优化仲裁发展支持政策方面,《若干措施》明确为仲裁相关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财税支持政策以及支付和购汇便利政策等3项举措,并细化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财税、外汇、出入境等支持政策。

在推动仲裁制度创新方面,《若干措施》明确鼓励本市区域内注册的企业相互之间约定在境内特定地点、按照特定仲裁规则、由特定人员对有关争议进行仲裁,支持仲裁机构探索开展东道国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业务,支持探索建立涉外仲裁案件司法审查集中管辖机制。

《若干措施》还提出,将推动建设亚太国际仲裁中心大厦,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的国际争议解决平台。

仲裁案件增长迅猛

今年总标的或将突破千亿

据统计,5年来,上海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近2.8万件,总标的额2784.4亿元。2021年,上海仲裁机构受理案件7840件,较2017年增长135%,标的额760亿元,较2017年增长165%,呈迅猛增长态势,今年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元关口。

目前,上海市仲裁机构在册仲裁员3726名,较2017年增长67.5%;其中境外仲裁员870余名,较2017年增长68.9%,国别和地区数增至100多个,较2017年增长超过50%,成为中国仲裁机构聘请全球仲裁员覆盖国别数最多的城市。特别是改革后的上海仲裁委员会选聘的仲裁员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经济、贸易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使用42种语言进行仲裁,覆盖77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2021年4月,国际仲裁权威研究机构英国玛丽女王大学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位列第八位,上海仲裁国际公信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仲裁人才高地建设,论坛还举行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签约仪式。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将联合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招录、课程设计、师资组建、论文指导、实习就业等方面推进资源共享、开展深度合作,合力加强高素质涉外仲裁后备人才培养。

上海接下来还将举办“2022上海仲裁周”,围绕商事仲裁前沿理论和实务发展、司法保障等话题,举办20余场分论坛活动。

客似云来  知识产权保护获得全面认可

过去5年,进博会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大批客商将进博会选做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同时也是不少全球新品的的首秀地,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越来越严。

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为服务办好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扎实做好第五届进博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规范进博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维护进博会知识产权保护秩序,该局专门制定了《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服务保障方案》。《方案》聚焦进博会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工作重点内容和重点领域,以展前、展中、展后为重要工作阶段,开展更加精准、高效、便利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全方位推动第五届进博会越办越好,切实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局加强专项执法,在会前组织落实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专项整治和集中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查处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同时加大对国家会展中心及其周边区域等关键区域、场所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净化进博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立进博会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为权利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

同时,知识产权局做好馆内保护工作,提供优质保障服务。从市、区两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选取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进驻综合服务区柜台、进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进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事纠纷处理服务中心。

在进博会举办期间,工作人员每天现场定时定点巡查,重点对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维护展会现场知识产权保护秩序。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谋篇布局、全面推进的五年。”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保护知识产权  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分论坛上,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淳指出,中国政府注重创新驱动,坚持依法治理,持续强化重点整治,大力推进社会共治,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有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中国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加强与世界各国协作,携手开创知识产权保护新局面。

“上海高度重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把打击侵权假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着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着力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接下来,上海将一如既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全力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从国际视角观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充分肯定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近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和行政能力大幅增强,得到各国权利人和国际知识产权界广泛认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期待与中国等成员国合作,携手构建平衡、包容、充满活力和前瞻性的全球知识产权生态系统。”

法律驻场服务更完善,“6+365”保护以点及面

本届进博会期间,市知识产权局每天现场定时定点巡查,维护现场知识产权保护秩序,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注册申请等服务。市司法局选派10名律师和10余名调解员,在展会综合服务区设立“市司法局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和“市司法局(进口博览会)调解中心”,开展驻场服务。

青浦法院在展馆内、法庭处、联合服务点设立了三个诉讼服务站,构建了以走进展馆为核心的巡回诉讼服务机制。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会同区人民法院、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国家会展中心成立青浦区服务保障进博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中心,主动靠前服务,在国家会展中心设立“保护中心”,三方协力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据介绍,服务保障进博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中心将以点及面,推进“6+365”不间断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探索严重失信名单惩戒机制接入进博,并进一步辐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为护航两大国家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特别报道 A02梧桐成荫凤凰来 2022-11-11 2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