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长三角示范区三年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

三年GDP年均增长7.4%

本文字数:1149

□记者  胡蝶飞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上海举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三年来,示范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示范区建设重要阶段性成果。今年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9项,三年累计112项,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总体来看,三年来,示范区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断提升,两区一县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持续迸发,一体化制度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示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介绍,其中,前两批制度成果已初步形成一体化效应。“在示范区建设前两年出台73项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已出台制度创新成果落地见效和释放红利,不断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

华源介绍,在规划管理领域,统一的“1+1+N”规划体系加快构建,“一张蓝图管全域”为示范区生产力高质量布局奠定坚实基础。在生态环保领域,联保共治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深入实施,示范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水质断面比例等指标持续改善。

在要素流动领域,通过推进涉税事项“跨省通办”,建设智慧办税服务厅,办理“全程网上办”业务5.4万余笔,已为2万多位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跨省域联合保护,示范区2021年专利授权量达3.6万余件,比2019年翻了一番。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在重点难点领域聚力攻坚,第三年又推出了39项新成果再结新硕果。”华源介绍,比如在规划管理领域,新增3项成果,着眼于世界级水乡客厅建设,出台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水乡客厅一体化管理运营规范等成果,为打造长三角功能样板区提供高水平规划支撑。“在生态环保领域,新增了4项成果,针对省界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难题,建立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实现饮用水水源地协同保护治理。”

华源透露,在国家长三办推动下,示范区先后已有两批共38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长三角和全国其他重点地区复制推广,示范区制度创新“种子”在更大范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获悉,三年来,一体化还为示范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11家,较上年增长31.5%。示范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激发。今年,国家发改委推动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也为示范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沪苏浙两省一市政府联合出台对示范区第二批17条支持政策,在省级层面进一步形成合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三年GDP年均增长7.4% 2022-11-16 2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