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在第31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日前上海市残联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举行。市残联表示,上海约有60万名持证残疾人,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恢复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等功能的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上海要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供给,建设长三角辅具适配服务平台,惠及长三角乃至全国残疾人群,体现引领作用。
据介绍,目前为残疾人提供的辅助器具重在“适配”上,比如为下肢残疾人提供轮椅、拐杖等,为盲人提供盲杖等,但在个性化和智能化上还有待加强。
当天揭牌的实验室,是长三角区域首家针对残疾人士开展的伤残器官功能修复技术和智能康复辅具研发实验室。围绕“伤残器官功能重建研究”“智能康复辅具研发”和“康复技术临床研究”3个方向,开展智能康复辅助器具技术设计与研发,培养辅助器具科技创新人才,全力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提质增效。实验室期望能够从源头上阐明残疾组织器官再生修复障碍的病理基础与关键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康复治疗和改善残疾功能的辅助器具及技术,为残疾人士带来更多智能化和人性化的体验,满足本市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