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后门”无门隐藏骗财陷阱 “门路”无路升学美梦成空

本文字数:3284

资料图片

□法治报通讯员  李俊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子女成长成才,每一位父母都愿意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教育环境,让自家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并不惜为之投入精力及金钱。然而,这份拳拳之心,却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用来谋取私利的“突破口”,他们巧言令色、精心编排,目光所向的,只是家长手中的钱袋子而已。

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施凡、郝铭称可以办理知名民办初中的入学事宜,由施凡联系多名家长,郝铭出面冒充某教育集团高层关系人,二人共同与家长“谈判”,并以施凡名义和家长签订入学服务协议,骗取多名被害人总计两百余万元,并将上述钱款用于归还债务、赌博等。施凡、郝铭被一审法院分别判处11年6个月、12年有期徒刑等刑罚。

因不服一审判决,施凡、郝铭提出上诉,该案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审查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建议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日前,二审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意见。

瞄准同校生  设计连环套

为了孩子的未来,学生家长们对某些更加“稳妥”的路子显得难以抗拒。

2020年9月的一天,有一位名叫施凡的同学家长找到钟菲菲,声称有办法让她的孩子进入某知名民办初中就读。施凡说自己有该校集团的名额,一共两个,一个给了自家孩子,还多一个名额,都是做家长的,便来问问她有没有兴趣。

钟菲菲有一个女儿,即将于来年升入初中,面对这从天而降的“惊喜”,对方的身份还如此“亲近”,她回家商量了一番,便答复施凡:有意向让女儿就读该校。

不久后,双方见面详谈,施凡带着一个姓郝的男子前来赴约,她向钟菲菲介绍,这位郝先生是她的同学,是学校集团高层领导的亲戚,有送孩子入学的门路,他才是真正的关系人。只是出于某些原因,郝先生不方便签订相关的协议,需由施凡作为中间人牵线沟通。郝先生虽然话不多,但是与施凡一唱一和,言谈间透露出的信息以及对相关流程的熟悉,打消了钟菲菲内心的顾虑。当天他们就签订了入学服务协议,约定由钟菲菲向施凡的银行卡汇入服务费,委托施凡一方办理相关入学事宜,如果没有顺利完成入学委托,将退还所有费用,并支付经济赔偿款。

有了合同作“保障”,事情谈成,钟菲菲满意而归。

不过,过了一个月,钟菲菲又有了新的想法。之前约定的那所学校名气是响,但是这意味着竞争也格外激烈,万一门路没有走通怎么办?钟菲菲想要降低风险,于是再次联系施凡,问有没有第二个学校选择。施凡表示,有另一所保底的民办学校她也可以搞定,只是需要另付费用。

一切为了孩子!钟菲菲欣然应允,签订了新的协议,并再次向施凡转账。

2021年3月,这次是施凡主动联系钟菲菲,说最初约定的那所知名民办初中有个内部考试,如果通过的话可以直接录取,不用再进入摇号流程,但需要再加收一笔费用。钟菲菲在与施凡的交流中,早就对她深信不疑。能让女儿就读心仪的初中,钟菲菲没有拒绝施凡的理由。签署了第三份协议、支付了费用后,钟菲菲等待着后续的安排,以及顺利入学的好消息。

然而,事情的发展就此急转直下,“万事俱备”的美好畅想只是一场无情的骗局。

说好的内部考试没了下文,钟菲菲反复追问,得到的只有施凡的百般推脱。钟菲菲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劲,决定放弃考试这个选项,让施凡先按协议退还这部分费用。施凡以“入学时间没到,结果还没出来”为借口,将“拖”字诀贯彻到底,被追讨许久都不见一分退款的影子。

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钟菲菲,施凡已经被公安机关带走,她这才彻底清醒过来:自己被骗了。

预设升学路  骗你没商量

冯越的儿子已经小学五年级了,升学这件事是她近期心中最大的烦恼。她对某知名民办初中慕名已久,特别想让自家孩子入学就读,但是由于政策规定及户籍原因不可能做到。于是,她经人介绍结识了据说“有资源”的施凡,希望能“另辟蹊径”圆了“名校梦”。

第一次约施凡见面,陪着她来的是一个名叫郝铭的男人,施凡介绍说他的家人是学校集团高层的领导,本事十分了得,一直以来都能将没有资质的孩子送入知名民办初中,具体的入学流程以及需要的费用可以直接问他。当天商议下来,要顺利送孩子入学,需要支付的全款不是一笔小数目,冯越当场有些举棋不定。

回到家,冯越和老公一起商议,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在此期间,冯越与施凡在微信上聊得很是热乎,在得知施凡也有一个孩子后,二人迅速拉近了距离,两位母亲围绕着孩子的话题滔滔不绝。为了让对方了解情况,冯越按要求制作了孩子的简历,内容包括在读的各项课程、兴趣爱好、成长手册主课教师评语等。

“感觉孩子真的很不错,为你点赞。”

这一句评价让冯越感觉自己的辛苦都有了意义,又隐隐觉得,这是不是代表着自家孩子的资质足以进入名校就读呢?双方很快约定了第二次面谈,一起出席的还有冯越的丈夫,但是这回也依然没有谈成,说是回家再考虑考虑。

面对冯越的犹豫不决,施凡显得一副心态良好的样子,还安慰她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这种事本身就是双向选择,就当交个朋友。如此大方的态度让冯越更加放下了戒心,而对方的一句话则在她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归根到底还是要孩子自己争气,我们做的所有,只是尽全力给他的未来多一点可能性。”

时间一晃到了两个月后,眼看着孩子入学期限快要到了,冯越夫妇心里着急,还是主动联系了施凡,重新提起之前的请托。对方也很好说话,只是提出因为耽误了时间,金额要上涨。这个理由可以接受,冯越一咬牙答应了下来,几轮商谈后,他们签订了协议,约定:小升初民办学校摇号结束后的第一天收到验证短信,按正常流程录取入学,如果不成功,施凡一方须支付赔偿金。

协议签订后,双方没有停止交流,冯越还会在微信上咨询施凡有关升学的相事宜,也会询问办事进度。为了表达诚意,冯越表示没有再接别的学校通知,只等郝先生那边确认。

然而,事件的走向并不如冯越想象中的那么皆大欢喜。摇号结果一公布,冯越发现孩子根本没有进入那所学校,再去询问施凡,对方声称凡是托关系的都没有收到短信,让她再等一等。用尽各种理由拖延后,施凡干脆失联了。冯越这才意识到施凡和郝铭联手制造了骗局,而自己上当了。

得利尽挥霍

真相终浮现

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学校集团高层领导亲戚,也不存在手眼通天的中介人。

施凡与郝铭从小就认识,二人是同学,还曾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十分密切。之后,施凡回归家庭,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而郝铭则继续做着自己的生意。在一次创业中,郝铭拉施凡等人投资自己的公司,结果生意失败,双方都欠了很多债务。

施凡急于改变经济紧张的局面,便动了违法犯罪的歪心思,决定以介绍入学为由骗取钱财,来填上自己的窟窿。施凡把诈骗的目标锁定在了认识的家长身上,但由于彼此熟识,考虑到对方对她家庭妇女的身份不一定会相信,施凡便拉来了郝铭“入伙”,让他假扮关系人增加可信度。郝铭因为投资失败连累施凡欠下高额债务,过意不去,而且得来的钱财也能弥补亏空,于是二人“一拍即合”。

就这样,这些骗来的“服务费”都统一打到了施凡的账上。钱到手后没多久就被二人挥霍一空,大部分用来还之前欠下的债务,一部分用于平时开销。施凡甚至还没忘了满足自己赌博的爱好,就在案发前不久,她才刚结束一次澳门之行,前前后后共输掉了20余万元。

再大的谎言总有被戳破的一天,随着承诺的陆续穿帮,家长的声讨汹涌而来,施凡再也想不到新的借口,也掏不出说好的赔偿金,慌张的她选择了直接“消失”。郝铭也想不出更好的应对办法,只得出面联系家长说明一切。愤怒的众人选择了报警,本案由此案发。

检察官说法:

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进一步加大依法惩治诈骗犯罪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打击诈骗犯罪的整体合力,注重延伸检察职能,推进社会综合治理。

同时,检察官提醒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有明确的规定,不可能存在特殊升学渠道。关心则乱,切不可轻信“人脉”“关系”而误入别有用心之人预设的诈骗陷阱。美好的未来终究要靠自己脚踏实地奋斗,广大家长应当保持清醒头脑,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远离“潜规则”的侵蚀干扰,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真正从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高度理性择校,让孩子的升学之路充满阳光。

(文中涉案人物皆为化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7“后门”无门隐藏骗财陷阱 “门路”无路升学美梦成空 2022-11-22 2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