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文萃

利用退款机制漏洞“薅羊毛”,结果……

本文字数:3417

资料图片

当民警敲开别墅大门时,40岁的李英完全傻眼了。两年前,她跟随丈夫来浙江湖州工作,如今住在湖州太湖边一处别墅里,生活条件优渥。回忆最近有没有做违法犯罪的事,李英只知道自己曾利用退货规则薅了几次电商平台的“羊毛”:先在唯品会上购买正品,将此前购买的仿品与正品调包后,再利用唯品会“七天无理由退款”的漏洞,申请退货退款,将假货退回给唯品会。

“我只是贪小便宜,怎么就涉嫌诈骗了呢?”李英想不明白。

太湖别墅女主人也爱“薅羊毛”

2019年4月,李英初到湖州,很快迷上了网购。有一次,李英在唯品会购买了一条女式裤子,在网上付好钱购买后,没多久裤子就送到了。

试穿之后,李英觉得裤子的腰身有点紧,没怎么放心上,也没打算退货。直到过了七天,李英发现这条裤子已经超过了唯品会“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期限,但丢掉又觉得很可惜。

于是,李英又在唯品会购买了一条大一码的女式裤子,这次是合身的。

为了不浪费,李英想到之前那件小的裤子款式跟现在的裤子差不多,就把第二条裤子的吊牌拆下来挂在第一条上,再把第一条通过“七天无理由退换”的方式退货了,并很快收到了购买第二条裤子的退款。

当时,李英并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唯品会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但接下来,李英只要心情不好,就会在唯品会上购买衣服、裤子之类的东西,一旦发现不合身或者不喜欢的,就会把之前买过、穿过的旧衣服、裤子跟新买的调包,然后再寄回去退货,拿到之前的购买东西的退款。

一年多来,李英在唯品会购物平台上多次购买商品,在收到商品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非唯品会平台上购买的商品调包后退回唯品会,共涉及18件商品,其中3件商品为正常退货,涉案价值近1.6万元。

如果说李英是购物时顺带“薅羊毛”,那么朱小达则是为了“薅羊毛”而特意购物。

2020年12月,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朱小达迷上了在某二手平台做“炒鞋”生意。因为卖的鞋子多了,总会有几双瑕疵鞋子,瑕疵货物只能卖低价很不划算,所以朱小达只能先把瑕疵的鞋子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

有一次,朱小达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唯品会“7天无理由退货”漏洞的相关评论,知道了这个套路,便打起了“买真退假”的主意。

朱小达先在唯品会上购买正品鞋子,然后在电商平台购买相同款式的高仿品,等收到这两个真假货物快递之后,再把仿品放到唯品会的快递盒里,随便编个理由申请退款。

上门取件的快递员把快递取回后,没过多久,朱小达就能收到唯品会的退款了。至于正品,朱小达就放在二手平台上去卖。

比如,在唯品会花800元买一双某品牌贝壳鞋,在电商平台只要38.8元就能买到仿品,再来一招狸猫换太子,掉包的正品挂在某二手平台上能卖出600元。

38.8元的贝壳鞋,202元的铂金项链,12.9元的大牌T恤……虽然朱小达买过不同种类的仿品,但最好卖的还是鞋子。从最开始每次是一两双鞋子,到后来一次能买10多双,男女鞋都有,鞋码也随便,每双价格在400元到1000元不等,最后她一共买了150多双鞋子。

根据唯品会提供的朱小达在唯品会上的账单信息,涉案价值5.8万余元。

大学生的“薅羊毛”QQ群

越来越多的退货异常让唯品会工作人员起了疑心。

从2020年10月以来,公司发现在唯品会电商平台上,有一部分会员会用假货调包再退货。工作人员觉得,这些会员更像是一个团伙作案,并于2021年底向湖州市公安局报案。

随着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几个专教人“薅羊毛”的QQ群浮出水面。

2020年初,在校大学生郭旭加入了一个大学生兼职QQ群,群主在群里介绍一些刷单赚佣金等简易的线上兼职工作。

“想要赚大钱,请进VIP群,名额有限,报名从速!”在看到群主发出的一条诱惑信息后,郭旭毫不犹豫地缴费加入了VIP群。

在VIP群里,群主仔细传授了利用某网购平台极速退款机制漏洞“空手套白狼”的妙招。

最开始,是一个价值200多元的手环,郭旭收到商品后直接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通过寄回空包装的方式“买”到了心仪的物品。但后来,他在该网购平台购买了一部5000多元的手机,退回空包后,钱一直没有退回来。

群主表示,该网购平台的退货管控措施开始严格起来了,不要再直接退空包,可以到别的购物平台买一些同类假冒商品寄回,同时又指导他借用同学、朋友、家人等多个账号间歇性购买,提高退款成功率。

就这样,从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郭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从该网购平台骗取正品鞋等物品共计30余件,或留作自用,或在二手平台上出售,涉案金额共计3万余元。

“经过警方立案侦查,我们发现,已有全国各地的40余件50余名犯罪嫌疑人以此非法获利,查实涉案金额高达500万余元。”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周寅行告诉记者。

各地40余起案件50余名犯罪嫌疑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系列案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校学生。”周寅行说,为提高社会效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2022年7月12日,吴兴区检察院针对该系列诈骗案中的郭旭等10余人召开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监督员参加。

“他们大部分都是学生,犯罪情节较轻,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不强,认罪态度良好,也积极退赔,可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一名人大代表发表了评议意见。

最后,与会人员达成共识,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对郭旭等10余人拟作不起诉处理。

郭旭当场表态,“没想到贪小便宜竟触犯法律,今后我一定引以为戒,加强法律学习,感谢检察机关从轻处理。”

依据郭旭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逮捕了相关嫌疑人,并将相关QQ群解散。

今年下半年,吴兴区检察院结合具体案情,以诈骗罪分别对相关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及相对不起诉处理。截至今年10月,吴兴区法院对部分诈骗案件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指控罪名及量刑建议。

“此案案件复杂、问题突出,吴兴区检察院依法对涉全国各地40余起案件50余名犯罪嫌疑人起诉追责,同步发送多份追诉、立案监督及纠违通知书进行监督,实现对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犯罪链条全面打击,帮助企业追赃挽损70余万元。”周寅行介绍。

对于认罪态度差、作案次数多、时间跨度长且涉案金额大等情节恶劣的涉案人员,依法起诉并建议重刑予以严惩;针对涉案金额小,将所骗财物归为自用的相关人员,尤其是大学生、小微企业代表等特殊群体人员,综合考量、审慎对待,充分适用公开听证、检察官联席会议、认罪认罚等综合模式作出不诉、建议缓刑等轻缓处理,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及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比如文中提到的李英、郭旭,都作了不起诉决定。

此外,吴兴区检察院还深刻剖析企业在法律意识、证据保全、退换货及鉴别审查程序、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监管、职能漏洞,向企业制发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检察建议;挂牌设立驻企业检察官联络室,启动“高效、直达、便捷”的法律保障绿色通道,定期走访调查跟踪,助推企业构建严密、规范的运营环境和动态司法保障;以点及面、以案释法,走进企业授课进行法治教育,渗透提升企业法治观念。

帮助企业堵塞漏洞

今年7月,记者在位于浙江湖州的唯品会华东地区总部走访时了解到,从2020年10月以来,公司发现在唯品会电商平台上,有会员购买平台上的球鞋、皮带、蓝牙耳机、手表等产品,在发货后,有一部分会员会用假货调包再退货给公司。

由于这些会员的假货到达仓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辨别鉴定,相对滞后的跟踪加上这些会员通常都有“极速退”“上门揽退”等权限,导致公司受到经济损失。

唯品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发现一个账户或者几个账户会在一段时间内买同样的商品很多次,买好之后都会退货,当他们拿到货之后就发现不是之前发出去的产品,这些账户就是利用了公司“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但这些退货客户的账号都不是实名的,他们之前也联系过,要么是空号,要么不是本人,都是虚假的信息,追回损失存在一定难度。

为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彻底解决监管难题,10月18日,周寅行带领吴兴区检察院办案团队在多次走访调研后向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从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规范账号注册登记制度、完善退款机制、严把退货质检关口、提高证据保全的敏感性、规范运营机制等多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10月31日,企业相关负责人专程来到吴兴区检察院表达感谢之情,并表示企业正在积极研究改进措施,加强监管人员配备,进一步优化退换货审核及监测机制,以此规避后续风险,确保企业运营安全。(刘亚  潘颖佼  谭婷/《方圆》)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文萃 B06利用退款机制漏洞“薅羊毛”,结果…… 2022-11-25 2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