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律师队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律师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广大律师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第三十四届宪法宣传周来临之际,记者通过2022年上海司法行政媒体基层行上海律师专场活动,回顾了那段战火纷飞岁月中上海律师的法律践行历史;又在律宏律师事务所观摩了新时代上海律师直播普法的全过程;更了解到了为了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海律师贡献了怎样的法治智慧。110年来,上海律师薪火相传,对于法律的拥护、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始终未变。
先行者用行动践行法律
110年前,一群留学归沪的法科生奔走疾呼“处罚必须审判,审判必须辩护”,以此反对司法专制,宣扬法律精神,并呼吁组建专门律师组织。1912年12月8日,中国近代史上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律师同业组织——上海律师公会宣告成立。
从诞生之日起,上海律师公会即为“匡扶正义、建立法治”的理想奋斗,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作为工人阶级的集中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彼时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国民政府和租界当局的统治下遭到拘捕和杀害。为了营救他们,一大批具有革命斗争意识和民族正义感的上海律师挺身而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青春和生命。
如今已是92岁高龄,被誉为“海派律师活化石”的傅玄杰曾向记者回忆,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在曹家花园门前见证了“五二零”运动。当时上海和南京、苏州、杭州的几千名学生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沿途高呼“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等口号,遭到了国民党军警的残暴镇压,一些被捕的学生就被关押在曹家花园。
而解救声援的队伍中,一名女子高喊“我是律师,请让我进去”……她便是史良,“七君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出任首任司法部部长。
这给傅玄杰一生带来了极大影响,后来他不但就读于史良母校,还在未及毕业时就参军入伍,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再后来他在军事法庭一干就是10年,待到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后,他又成为上海滩第一批“归队”的律师。“忠诚爱国是‘海派律师’的灵魂。”傅玄杰说。
正如傅老所说,历史上除了史良,还有沈钧儒、章士钊、潘震亚、张志让等一大批“沪上名律”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去,他们向往政治昌明、法制健全,坚持公平正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积极投身法制建设,并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
时光荏苒,当年外滩公园入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民族羞辱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海律师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截至日前,上海共有律师事务所1833家,其中普通合伙所1375家,特殊普通合伙所95家,个人所363家;外省市律所上海分所185家,上海律所在外省市设有分所466家。共有律师37903人,其中执业律师33615人,公职律师1866人,公司律师2422人。上海律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实践,传播着法治种子,传递着法治的光芒。
12月1日,一场公益普法直播活动正在进行,律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架起手机“直播带法”,以生动形象的例子向直播间的观众普及宪法知识。上海律宏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夏青讲述了她的“新媒体公益普法”历程。
“公正,包容,诚信,责任”,深深烙印于王夏青的“新媒体公益普法”历程中,王夏青也始终谨记作为一名青年律师应有的社会担当,认真践行了一名“海派律师”的应有之义。
2017年,王夏青以个人身份进驻“快手”平台,怀着“公益普法、推动法治”的初心,尝试发布短视频、做直播。“久而久之,我却发现自己的个人标签过于突出,且粉丝的打赏行为也不符合公益普法目标。”2020年王夏青受到嘉定区司法局的邀请,第一次走出律所、来到大批的观众和媒体面前,公开开展了一场关于《民法典》的直播。在直播中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提问,让王夏青深刻感受到了各地区文化差异对法治观念的影响,也让她更深刻地感受到利用新媒体形式进行公益普法的意义和使命。
于是,王夏青作出了转型的决定,逐渐隐去个人标签和特色,转而以律所、调解中心的官方形象对外开展普法活动。放弃经营个人账号,转为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合作,拍摄公益普法短视频、开展公益普法直播。
与传统律所希望通过新媒体平台提升自身商业价值不同,王夏青与团队抉择聚焦“公益普法”,摒弃了新媒体时代“案源引流”的价值导向,坚持党建引领,牢记人民律师的使命,始终秉持“公益普法”的目的。
秉承“老百姓看得懂、可以用、能分享”的原则,坚持“法安人心、法润人情”的理念,王夏青和她的团队逐渐形成“受官方背书、多渠道并行、团队化运营”的“短视频与直播普法”模式。
律师们变身主播,与妇联、工会、团委等社会组织,或民政局、教育局、司法局等政府部门,拍摄关于劳动用工、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等各类公益普法系列短视频;在疫情期间开展企业稳岗就业、复工复产等相关话题的线上公益普法直播,为群众实时解读最新政策。合作的官方平台多样、话题不一而足,但出发点与落脚点永远是“民情、民意、民心”。
为更好展现线上普法的直播效果,王夏青在律宏法律服务调解中心内搭建了专业直播间。以专业化角度做新媒体普法,旨在打破群众对律师的传统刻板印象,做一个“接地气、懂民心”的新时代人民律师。
2021年6月,王夏青受邀参与创作并出演、拍摄《遭遇校园霸凌应该怎么办?你的未来,王夏青守护!》普法宣传视频,该视频邀请到了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姚建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奥运冠军邹市明、复旦大学副教授熊浩等专家和大咖共同参与拍摄。视频一经发布就迅速“出圈”,登上B站的热门榜单。
“法治体检”解除中小企业“后顾之忧”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否规范?对政策规定一知半解?法律风险如何防范?在上海,许多中小企业都有了自己的“法治体检医师”。
奉贤是上海的中小企业活力区,约有6万家中小民营企业。针对奉贤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奉贤区司法局和奉贤区律工委在全市最早提出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截至今年,奉贤已经连续4年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益法律服务活动。
上海誉嘉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原介绍,今年,来自16家律所41名律师(含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组成的律师服务团,通过政策调研专题坐谈会、调查问卷、普法讲座、逐个走访等,最终为88家民营企业提供了“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法治体检为区里的民营企业揭示短板,研判多发性风险并作出预警提示。”田原表示,“防范处置和消除法律风险是民企‘法治体检’的核心工作。”
据分析,由于一些民企长期在盈亏线上下游走,自身的生存压力较大,无力再去寻求更多的法律服务,对政策扶持和公益类外部法律合规支撑需求更高,“法治体检”可以帮助其防范和化解种种风险。据介绍,相较往年活动,今年的民企“法治体检”工作呈现出企业覆盖面更广、参与律师更多、服务更规范、活动结构更趋合理等多项特征。
针对本次受检企业的类型与规模,律师服务团对今年“法治体检”问卷的内容既作了精简又进行了结构调整,增加了企业稳岗稳产及合规经营方面的自检项目,使得企业体检的维度和深度有所增加,也让企业从多角度提升了自身风险防范意识。
此外,律工委还升级了保密承诺制度和走访留痕制度,通过增加送达《2022年度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告知书》的方式,既向走访企业告知了活动内容,也明确了律师保密义务,打消了受检企业的顾虑。最终,所有参加走访的律师均形成“一企一告知,一份问卷报告表、两张照片”的走访留痕材料,律师服务团和承办律师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的操作规范性、标准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悉,今年“民企法治体检”活动更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针对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的“难点”“痛点”开展精准服务。聚焦企业涉疫主要法律问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和切身利益出发,针对企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期间面临的法律困境,提供针对性法律服务,实际解决企业最紧要的法律问题。通过为受检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政策宣讲、风险分析、合规管理、普法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法律服务,重点帮助受检企业化解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相关矛盾纠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