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昨日发布持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自2022年12月13日零时起,上海除特定场所外,不再要求查验“随申码”扫“场所码”。
具体如下:除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学校(含托幼机构)等特殊场所外,本市其余场所不再要求查验“随申码”等健康码,不再要求扫“场所码”(含“数字哨兵”)。
上述措施自2022年12月13日零时起实施。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健康码查验等防控措施。后续,本市将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动态调整相关措施。
近日来,部分热门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布洛芬”等出现热销,甚至一时脱销的情况。
对此,上海发布回应,近日,本市建立了重点药品和防疫物资应急保障工作机制,相关部门指导协调本市重点药品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开展日常监测,统筹做好重点药品和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储备、配送、销售工作。
针对重点品牌药品需求量增加等情况,本市加大重点药品和防疫物资的采购力度,做好货源组织工作。指导本市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加强市外采购。加强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质量管理,做好稳定价格工作,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同时,请广大市民根据相关提示,科学用药,合理购药。
那么最近社会面核酸采样,混管异常,健康码出现“待复检”要怎么办?
上海发布回应称,混管阳性后,防控部门会向混管涉及人员发送提示短信,请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前往就近核酸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核酸检测机构对出示提示短信的相关人员提供单人单管核酸采样。
同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呼吁,新冠疫情正在进入“最后一程”,并最终会向季节性流行病转变,现在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动员,保护老年人与脆弱人群,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张文宏表示,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新冠的症状与流感、感冒等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很类似。新冠病毒病一定会逐渐被纳入常态化的呼吸道疾病,从新发传染病进入季节性或者地方性传播的传染病序列。
市卫生健康委也呼吁广大市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尽快接种疫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