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自强宝山工作站淞南镇社工点禁毒社工 王玉萍
整理:上海法治报记者 徐荔
重新出发,找回最初的自己,是陆某给自己定下的目标。陆某人到中年,现在才想重新开始,会不会太晚了?事实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无论过去经历过什么,只要改过自新,为自己设立合适的目标再尽力为之,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
浑浑噩噩的前半生
陆某是一名80后,初中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之后恋爱、结婚,夫妻俩还一同购买了房子,小日子也算幸福美满。但是,陆某想要自己做老板、赚大钱的念头一直没有放弃过。后来,陆某开了一家所谓的贸易公司,可公司只是一个空壳,“生财之道”主要是骗取他人钱财。不久,陆某的公司就被举报、查封、罚款,陆某则因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然而,刑满释放后的陆某斌还是心存侥幸,并没有意识到犯罪行为给被害人、给家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他一面梦想着东山再起,一面在妻子面前祈求原谅。善良的妻子原谅了陆某,在妻子的劝说下,陆某一度放弃了再开公司的想法。
过了一年多平静的生活,陆某却还是放不下当初的执念,认为自己应该是有所作为的人,现在不拼待何时?于是,仍旧一意孤行,重蹈覆辙,结果可想……陆某又锒铛入狱了,再次恢复自由身时,陆某已人到中年。妻子因他始终不务正业,没有尽到家庭责任,选择了离婚。
事业的失败和家庭的破碎对陆某打击非常大,他不能理解前妻的狠心,他总认为自己知道错了,已经很后悔了,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前妻为什么不给自己机会?从那之后,陆某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与社会不良人员厮混,最终染上了毒瘾,并被责令社区戒毒三年。
下定决心重新出发
禁毒社工对陆某开展工作后,了解到了以上种种,便首先从陆某的家庭变故入手,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辅导他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及控制。
由于陆某并不长期居住在宝山区,所以社工在电话、微信及平时的面谈中运用倾听、同理心等专业工作方法,使陆某体会到社工是与他一起面对目前的困境的。社工经常鼓励、引导陆某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自己当下的境况,做好开导工作,在多次与陆某面谈的过程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
有一天,陆某主动找到社工表示,他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想踏踏实实地找份工作,重新出发,“虽然一切从头开始会很艰难。”陆某说。
考虑到陆某的现实情况,以及他还要赡养母亲的实际需求。社工整合资源,为陆某推荐了一份在私人饭店做后勤的工作。但陆某没有接受,他向社工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从中,社工发现陆某对工作还是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的。
之后社工依旧积极帮陆某留意合适的岗位,过了一段时间后,陆某主动给社工来了电话,告知社工他找到工作了,是一份在快餐店送餐的工作。从陆某的语气可以听出他很高兴:“之前的那个自己是虚伪、自私、疯狂的,以后我会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努力。”
悔恨的泪和新的转机
尽管陆某的确努力上班,用心地为客户送餐,但因为没有送餐工作经验,他被客户投诉了几次。为此,陆某很是懊恼,向社工表达自己的委屈:“为什么有些客户不能人性化一点,下雨天,晚送达了几分钟都要投诉!更糟糕的是我还弄丢了2辆电瓶车,被公司要求离职、赔钱,这个几个月算是白做了,太不容易了。”
社工很同情陆某在工作中的这些遭遇,安慰并鼓励他要勇敢面对现实,接受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有不足的地方,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
听着社工的话,陆某竟流下了眼泪,他悔恨当初的自己那么不争气,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社工抓住机会,以家庭责任感继续强化他戒断毒瘾的信念。
经过开导,陆某表示愿意再继续找工作,不被工作中的困境所打败,也会继续坚持戒毒康复,配合社工完成定期不定时的唾液检测工作。
努力总会带来转机。陆某之后又找了一份送餐的工作,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工作中陆某在诸多细节处都有所注意,所以工作成绩不错,顺利地通过试用期,收入稳定。
再见到陆某的时候,他一身工作服,人清瘦了很多,皮肤变得黝黑。陆某告诉社工,目前的领导对他的工作能力和业绩都很肯定、满意,提升他做了领班,还给他增加了岗位津贴。工作之外,他和母亲相处得也不错,母亲每天给他做好吃的饭菜,做他的“后勤保障”。对于母亲的付出,陆某心里很是感激。“大家的关心,母亲的支持是我努力的后盾与动力,从一开始我就应该这样生活。”
陆某想重新出发,找回最初的自己,好好孝顺母亲的目标让社工欣慰。工作中的挫败没有让他放弃、逃避,母亲的支持与关心是他保持戒毒信心的坚实后盾。希望陆某继续坚持戒毒康复,为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