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记者获悉,市场监管总局昨日召开近期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格保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工作情况。近两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价格违法行为307起,结案92起,处罚金额258.1万元。会上还公布第二批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其中,上海办理的两起案例在列。
会上,国家药监局负责人介绍,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以及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医疗药品需求,市场监管总局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市场秩序,相继发布了《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规范涉疫物资网络交易秩序工作提示》《关于督促防疫用品和民生用品生产销售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作提示》,明确提出不得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等“九不得”法律红线,组织主要电商平台企业召开行政指导会,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加大对药品、商超、中药材交易市场等的日常巡查,加强涉疫广告监测监管,全力保障投诉举报渠道畅通。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在全国范围内查处一批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等违法典型案例,对不法经营者形成强大震慑。近两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价格违法行为307起,结案92起,处罚金额258.1万元,监管执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上还公布了第二批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以期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依法合规经营,
记者注意到,在第二批典型案例中,上海占两起。其中一起典型案例“上海日机装贸易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广告案”显示,2021年12月至今年3月,上海日机装贸易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广告,宣称“安诺清S型(安诺清M型、安诺清P型)空间除菌消臭装置”为“医疗器械制造商设计开发的空间除菌消臭装置”,可以“秒杀新型冠状病毒,1秒灭活87.4%,10秒灭活99.9%;秒杀变异新型冠状病毒,1秒灭活90%,5秒灭活99.9%”等内容,构成非医疗用品违法使用医疗用语。当事人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今年11月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3.34万元。
另一起典型案例中,上海广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儿童防护口罩案。近期,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移送线索,对上海广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检查。
经查,该公司采购上述不合格口罩200袋,货值金额共计3760元。其中,已销售93袋,退回107袋,违法所得为474.3元。
该公司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于12月9日对该公司作出没收违法所得474.3元,罚款5640元的处罚决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