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通讯员 王擅文
2022年11月15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收到一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来的确认函,来函中明确写到:青浦区检察院办理的“碳汇认购替代修复民事公益诉讼案,目前已完成交易并核销。”
这起案件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全国碳排放交易权的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确认的首例碳汇认购司法实践案例。
青浦区检察院也在探索认购碳汇替代修复的过程中,总结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最大化提高公益守护效用。
“201棵树被砍伐!”
“这家公司砍掉了租赁厂区内201棵树木!”2022年早春时节,青浦区检察院接“益心为公”志愿者举报线索,辖区某公司为改造厂区擅自砍伐租赁厂区内树木。这立即引起了公益诉讼检察官的高度重视。
青浦区检察院通过现场勘验、实地走访、无人机航拍、多部门研讨座谈等全面调查核实,原来是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砍伐树木201棵,损害了生态环境。
2022年3月,青浦区检察院依法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
树木等生态系统,在保水、固碳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固碳减排是重要功能,擅自砍伐树木可能对辖区内“绿水青山”的环境治理带来不利影响。在办案中,涉案公司在原址自行补种树木82棵,对于无法原址补种及补种树木无法长到原有树木大小的部分,经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估鉴定:涉案树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总价值量为20.1万元,涉及固碳部分生态功能价值量为1.12万元。
新法促新措,助力碳达峰
本案是砍伐树木破坏林业资源公益诉讼案件,原址完全补种难以满足种植要求,异地补种又遇到成活率、看护等现实障碍,如何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要素和主要服务功能“真修复”?这令青浦区检察院检察官伤透了脑筋。
2022年6月13日,最高法《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第20条明确肯定了:当事人可以以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生态环损害赔偿责任。由违法主体认购林业碳汇,这为检察官守护地球“绿肺”提供了新思路。
于是,青浦区检察院在该案办理中创新引入碳汇替代修复理念,将碳汇计量引入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评估,将固碳部分生态价值用于碳汇认购。
根据案件实际,参考专家意见,综合当事人意愿,最终确定该案综合采取认购碳汇、补植复绿、楼宇低碳等方式替代性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同年7月,青浦区检察院与涉案公司达成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由涉案公司向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请开户并认购核证林业碳汇。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全国碳排放交易权的交易所,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检察官,本案是该所确认的首例认购碳汇司法实践案例,并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在交易所协助下,涉案公司经申请、审核、备案、交易、注销等全环节,现已完成了相应的林业碳汇认购。
正义说法>>>
“认购碳汇替代生态修复是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一种全新尝试和探索,检察机关在探索的同时,也要确保规范化开展。”青浦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余莉说。
此次青浦区检察院探索认购碳汇替代修复的过程中,总结了三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能最大化提高公益守护效用。
确保真修复。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在保水、固碳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固碳减排是重要功能。针对此类案件引导违法主体认购林业碳汇,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要素和主要服务功能“真修复”的效果。
确保真适用。在办案中,检察官把优先原地修复作为前置条件,在原址无法完全修复的情况下,才尝试认购碳汇替代生态修复,实现生态服务功能的动态平衡,避免碳汇认购泛化成“口袋式”责任承担方式。
确保真规范。本案在认购碳汇办理中,一方面借助专家智慧借助,评估生态服务功能损害,核算碳汇价值量,探索碳汇评估与生态损害鉴定评估的双向衔接,为认购碳汇提供更科学的支撑。另一方面,全程在唯一具有全国碳排放交易权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见证、支持下完成认购,畅通司法执行与碳汇交易平台通道,确保合法、合规,高效、透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