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继新春伊始,上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发布之后,昨天,兔年的第二个工作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春之后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经济发展,介绍和解读《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上海先后制定实施三轮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全年合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过3000亿元。此次出台的新一轮行动方案共推出十项行动32条政策措施,针对助企纾困、援企稳岗扩岗、恢复和提振消费等方面逐一施策,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给出了“上海答案”。
针对助企纾困行动
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疫情对上海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上海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先后制定实施了三轮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全年合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过3000亿元。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最终经济走出了V型反转态势。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要实现今年5.5%的预期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吴清坦言,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经济加快恢复发展面临新机遇新形势,要抢抓经济复苏的窗口和先机,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动力。
“在疫情防控措施转段期,部分行业和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存在一些阶段性瓶颈和结构性障碍,特别是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开局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延续、拓展和优化实施助企纾困政策,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帮助企业度过阶段性困难。”
吴清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保持稳增长政策供给力度,对全市经济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
“为此,我们在全面系统梳理评估去年系列政策实效的基础上,密切跟踪国家新出台的政策举措,广泛调研了解市场主体的困难和诉求,梳理分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提出的建议,在今年开局起步之际,抓紧谋划推出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措施,总的就是要强化政策协同、政策接力和政策创新,持续巩固上海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
比如针对助企纾困行动,将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六税两费”、减半收取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等,并开展延期还本付息和续贷服务。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每人2000元就业补贴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受疫情和春节等因素的影响,去年末以来,部分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次《行动方案》明确实施援企稳岗扩岗行动。具体包括3条:一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包括缓缴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可在今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补缴,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率等。二是支持行业企业稳岗扩岗,对招录登记失业三个月以上人员或我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用人单位,按每人2000元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三是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鼓励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工会职工互助保障计划。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永峰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月,本市还提前启动了2023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截至目前,人社部门通过加强就业形势监测、组织就业服务专员入企服务、提供高效率招聘服务、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启动春节期间稳岗留工送温暖等举措,已累计举办各类线下线上招聘活动16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近4万余个,与中西部省份特别是对口援助地区开展60余场劳务对接活动、服务来沪务工人员2.4万余人,为2800余户重点企业解决了缺工问题。”
赵永峰透露,上海下个月将举办一场大型线下招聘会,预计有1000余家企业参与、提供超过1万个岗位,这也是上海202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线下招聘会。
“春节后,上海还将继续深入云南、河南等中西部地区主动对接,成规模、成批次引进更多劳动力。”赵永峰介绍,此外,上海将积极落实春节返岗交通补贴,1月28日至2月5日期间,企业租用大巴车跨省“点对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返岗,或劳务协作输出地包车输送市外务工人员返岗的,按照实际包车费用的50%给予补贴,“目前已有近400户企业申请,涉及务工人员超过1万人。”
消费者购买绿色家电
最高补贴1000元
此次新出台的《行动方案》还明确要实施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具体包括4条:一是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实施消费市场创新发展奖励支持,鼓励国有企业所属的商业设施和自有品牌带头开展让利促销活动。二是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一次性补贴。三是全面激活文旅市场,市区联动发放文旅、体育、餐饮、零售等专项消费券,广泛动员电商平台和各类商户参加。四是支持会展行业恢复重振,对今年在沪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给予场租费用补贴,对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权威机构认证的展览项目给予补助。
对此,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今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调整优化,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特别是从元旦和春节的消费市场来看,居民消费热情正在回归,为消费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消费供给结构优化行动”,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顾军表示,下一步,上海将以节兴市,持续打造消费市场新热点。同时加快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壮大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继续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支持引进更多全球新品牌,营造消费新热点。
此外,上海还将推动实施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重点打造“一江一河”黄金三角区域和“大虹桥”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建设一批高质量商业综合体,打造更多商旅文消费新地标。提升北外滩、苏河湾等水岸夜生活体验区能级。持续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加快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增强社区商业“一站式”便民服务和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功能。
在促进绿色消费发展方面,上海也将继续实施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环保替换包装等促进绿色消费政策。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创建国家级绿色商场,推广宣贯绿色餐厅标准与绿色包装,引导扩大绿色低碳消费品有效供给,拓展绿色消费应用场景。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开工首日,上海召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发布了6.0版行动方案。记者注意到,昨天发布的十大行动中第八大行动即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
其中提出,要实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推行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大力推进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点工作,推进大企业“乐企”直连试点扩围;支持民营企业和平台企业发展,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政策举措,引导平台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落实国家政策措施,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今年底等。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部门、各区、各单位,抓紧落实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锲而不舍推动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一方面加强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为重要保障、国际化为重要标准,贯彻落实好6.0版方案,努力增强政策措施的透明度、清晰性和可预测性,提升政策措施的覆盖面和普惠性。
另一方面将深化细化各项任务举措。充分发挥政策措施的支撑作用,从亲清政商关系、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社会政策等多方面加强集成创新,系统施策。
“此外,我们还要形成工作合力,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提信心、稳预期、稳增长的先手棋,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配合,与‘放管服’改革、投资促进、招商稳商、企业服务等工作融合推进。”阮青表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