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看见“她”的诉求

2022年影响社会发展 十大女性新闻事件揭晓

本文字数:3178

□法治报记者  陈友敏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第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次修订;人身安全保护令新规出台,为反家暴撑起法律“盾牌”;全国首例教师因猥亵女童被终身禁业;“高铁买不到卫生巾”引热议,女性正常生理需要被看见……

从妇女发展与制度保障、女性婚姻家庭权利到妇女人身安全、性别平等与文化,今年年初,上海市妇联与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通过社会性别相关度、大众关注度、政策影响力等三个维度,最终评选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能引发社会大众共鸣、能够为社会发展和建设形成经验或反思的十大女性新闻事件。

新时代的性别平等到底是什么?或许可以通过这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一起看见——

看见妇女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保护令新规出台

为反家暴撑起法律“盾牌”

2022年3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共同发布《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从贯彻实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各部门具体职责、协助执行义务等各方面作出了规定。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强调保护令程序属独立案件,完善了保护令的代为申请制,扩充列举了家庭暴力的具体侵害方式和行为类型,明确了《反家庭暴力法》第37条规定的调整范围,对保护令案件中的证据与证明规则作出了增补规定,增加了关于对被申请人适用在线诉讼的规定,对违反保护令的刑事法律责任予以明确,强化了保护令的执行力度。

在上海,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于2022年8月1日签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后该院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快速、及时制止家庭暴力,切实为家暴受害者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汶蓉认为,如何保护家暴受害者、预防家暴的发生或升级,有效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是关键一环。《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来,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多发频发、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审查、作出、执行等方面的规定,必将更好地发挥这一法律“盾牌”在预防和惩治家暴行为中的作用,维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看见妇女人身权益

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益的

违法犯罪案件被严肃查处

2022年,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6月10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发生一起恶势力团伙寻衅滋事、暴力殴打女性的恶性案件,暴徒手段残忍导致被害人伤势严重,引发公愤。这起案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调查、开展抓捕、实施救治救助。9月,唐山打人案一审宣判,主犯陈继志被判2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

“在大力倡导法治建设和妇女人身权益保护的今天,唐山打人事件刺痛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刘汶蓉认为,女性被暴力群殴,骇人听闻的罪行背后是根深蒂固的野蛮、愚昧、落后的性别文化,更是对保障妇女权益的国家意志的公然挑战。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让犯罪者得到严惩、渎职者得到惩罚、受害者得到救助,彰显了国家保护妇女生命安全和尊严、维护社会安宁、为民伸张正义的决心。我们期待全社会能以此为戒,切实有效地推进法制文明和先进性别文化的建设,杜绝一切迫害妇女的行径。

看见性别平等与文化

“高铁买不到卫生巾”引热议

女性正常生理需要被看见

去年9月15日,一女子反映自己坐高铁期间提前来例假,却未能在高铁上买到卫生巾一事引发关注,“女子称高铁上来例假买不到卫生巾”的话题冲上热搜。铁路12306回应,卫生巾属私人物品,不在正常售卖范围。

一时间,关于“高铁不售卖卫生巾是否合理”的讨论进入白热化。不少网友建议高铁售卖卫生巾,“自动售卖机也可以,这是尊重女性旅客、注重细节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女性是“特殊群体”,要求售卖卫生巾,就是在挟性别以要“特权”。

针对这一事件,刘汶蓉表示,卫生巾未被列为高铁统一售卖范围,折射出“月经羞耻”的社会观念,以及服务和制度层面对女性正常需求的漠视。无论是女性的人口比例,还是月经作为正常生理现象的不可控性,都说明了卫生巾绝非“特殊需求”,开放售卖而非免费提供的诉求更是与“特权”相去甚远。女性呼吁“高铁售卖卫生巾”,是女性勇于自我表达和争取正当权益的表现,也是消除性别歧视,推动性别平等进程取得进步的体现。

看见妇女发展与制度保障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第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开幕。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多处论及家庭、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包括“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重视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第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重视妇女发展的基本立场和政治主张。二十大报告重申并强调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事业的重要性,为推进新时代的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刘汶蓉告诉记者。

看见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三次修订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从九章61条,增至十章86条,是该法实施30年来第三次大修。本次修订从妇女的政治权利、人身和人格权益、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以及妇女权益保障的总体性制度、救济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调整和规定。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修订颁布,标志着上海妇女发展事业取得又一重大成果。

市妇联指出,《妇女权益保障法》自1992年颁布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水平。继2005年和2018年两次部分修正之后,本次全面系统的修订既是对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对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下妇女人权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要求的回应。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妇女权益保障制度,是“把保障妇女权益上升为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的具体实践,为我国新时代的妇女人权事业、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支撑。

看见女童保护

全国首例教师因

猥亵女童被终身禁业

去年11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对实施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犯罪的教职员工应严格执行终身禁业制度。

11月15日,北京市某校外聘教职人员多次猥亵女童案一审依法开庭并当庭宣判,被告人王某某因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同时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该案系《意见》出台后,全国首例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职人员依法宣告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的刑事案件。

“加大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特殊职责人员从业查询和禁止制度,强化对犯罪主体的管控,是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立法和司法重点。”刘汶蓉指出,“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该案的宣判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严惩和震慑,也在全社会敲响了师德警钟、法治警钟,对构建‘立体化’的惩防机制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看见“她”的诉求 2023-02-01 2 2023年02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