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中国

最高法、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

共建新时代文物保护法治屏障

本文字数:889

□据新华社报道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以及中华司法研究会文物司法研究分会7日联合发布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和文物行政部门进一步提升文物执法办案能力水平,引导全社会增强文物保护法治意识,助力共建新时代文物保护法治屏障。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介绍,本次发布的案例覆盖了全国各经济区域,所涉文物种类齐全,涵盖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案件类型,集中展示了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作用,全方位筑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的实践成果。

据悉,典型案例突出依法惩治各类文物犯罪,对于被告人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犯罪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坚决重拳出击、形成震慑;对于存在上、下游犯罪情形的,坚持“全链条、全要素”标准,依法打击盗掘(盗窃)、销赃、倒卖等各环节犯罪行为。在姚某忠等12人抢劫、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倒卖文物案中,被告人盗掘红山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且倒卖文物、抢劫文物,形成专业犯罪团伙,实行“一条龙”作业,涉案文物等级高、数量大,非法获利巨大,人民法院坚持依法重拳出击,全面打击文物犯罪网络,严惩文物犯罪团伙首犯,彻底斩断文物犯罪链条。

此外,典型案例坚持保护第一、权益兼顾,坚决支持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履职,并依法督促有关行政机关积极履行文物保护责任。在吉林省靖宇县人民检察院诉靖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发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存在违法经营活动,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缺位,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依法延伸审判职能,加强沟通协调与整改监督,促成各项问题及时、妥善解决,有效维护了英雄烈士的荣誉与尊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和文物行政部门加强协作,惩治文物犯罪案件1.1万件,追缴涉案文物17万件。我国文物追索返还国际合作不断扩展深化,先后与24个国家签订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政府间协定,共实现32批次、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国民士气、坚定了文化自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中国 A07共建新时代文物保护法治屏障 2023-02-08 2 2023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