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通讯员 施晨霞
“感谢检察院对我公司提出的建议,切中我公司薄弱环节,我们会承担起社会责任,争取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日前,在检察建议公开宣告会上,涉案企业代表表示将自觉强化企业防治污染的主体意识,从源头落实整改。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则以该起环境污染个案办理为切口,找准案件背后反映的行业监管漏洞和社会治理问题,加强源头治理,推动全区在建工地固废的规范处置,并以案件推进为基础,打造生态修复“浦东样板”。
办理一案 违法排放建筑泥浆致排水管道堵塞
2021年10月,市政公司一线养护人员在作业中发现,某路段排水管道内有大量泥浆淤积,导致管道基本丧失排水功能。
现场检测显示,该区域管道沉积严重级69个,中等级32个,轻微级11个,沉积体积1600㎡,涉案泥浆ph值超标,下水管严重堵塞,丧失排水功能,同时部分泥浆流入周边河道,引发河道污染高度风险。
堵塞管道污染环境的行为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线索移送至浦东新区检察院,该院即对该案进行公益诉讼立案调查。
经调查发现,排水管道的堵塞系个人违法排放建筑泥浆所致。2021年9月中旬,某工程项目施工公司员工曹某某等人随意将建筑泥浆倾倒至雨水井内,最终造成该处路段排水管道内淤泥堆积,严重堵塞,丧失排水功能。
“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置,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须取得相关处置资质,并且须在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进行处理。”承办检察官说。
根据《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的运输单位中,选择具体的承运单位。在办理工程施工许可前,向工程所在地区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核发处置证。
经审查,涉案泥浆运输车辆并无渣土(泥浆)运输许可证。涉案建设单位未取得建筑泥浆处置证,已违反上述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治理一域 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为行业环保管理堵漏建制
浦东新区检察院发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公告后,新区生态环境局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工作。2022年8月,在浦东新区检察院主持下,新区生态环境局与赔偿义务人达成磋商协议,相关主体主动承担相应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并采取自行修复的方式及时修复了受损的生态环境。
目前,排口处治标检测值已与案发前基本一致,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你单位应自觉强化企业防治污染的主体意识,从源头整改,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企业绿色发展以及城市工程建设的‘多赢共赢’。”在检察建议公开宣告会,检察官对涉案企业进行法治教育,强化案件警示力度。
“涉案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对工程建筑垃圾处置未尽合理注意义务,本案的发生,反映出了该企业内部环保管理机制存在薄弱环节。”检察官指出,个案的背后,暴露出该行业环保管理存在疏漏。
经企业调研发现,该公司存在缺乏建筑垃圾合法处理的管理机制、对下属实际施工单位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为防范相关案件反复发生,疏通企业内部环保管理机制的“堵点”,浦东新区检察院向涉案企业制发合规建议,提出加强教育培训、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申报手续、建立工程施工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机制等可操作的建议,督促引导企业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之后会加强对分包商环保要求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宣传教育自查到位,建立长效环保监督机制。”收到检察建议后,涉案企业表示将落实整改,逐步从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管理机制健全、多方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在实现公益诉讼保护目的的前提下,浦东新区检察院以合规建议的方式,为企业健康发展开出“法治良方”,有力推动了行业全面合规,守法经营。
正义说法>>>
以此案的办理为契机,浦东新区检察院与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在案件所在的楔形绿地区域共同打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示范基地和检察公益诉讼实践示范基地”,旨在通过案例教育引导辖区内企业、人民群众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降低环境污染和违法风险,并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性修复打造实践基地。
未来,浦东新区检察院也将依托该基地,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发挥整改借鉴、警示教育、普法宣传等功能作用,将其打造成生态修复的典型样板,探索设置碳汇林、增殖放流等专门区域,打造实践创新的试验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这既是对公益诉讼检察实践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更高期许和要求。
从青山绿水到蓝天白云,从人民群众的“头顶安全”“舌尖安全”到“脚下安全”,从英烈保护到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保护……浦东公益诉讼检察担起公共利益的“守护人”之职,不断加大办案力度,不断延伸案件领域,不断创新办案模式,为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在探索前行的路上,不曾止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