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上海市未管所民警 王赟
整理:上海法治报通讯员 李婷婷 上海法治报记者 徐荔
“刘妮(化名),你体检出来梅毒呈阳性,是终身阳性,以后怀孕的话,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听到这个结果,这名身材高挑纤细的服刑人员双手局促地摩挲衣角,眼圈迅速红了起来,满脸写着恐慌和难以置信。直到医生示意她过去,她才木讷地接过体检报告,转身回到队列里。
这个女人看上去还很年轻,她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又为何会患上让人不齿的“脏病”?打开她的档案,仿佛掀开了一块正在化脓的伤疤。
一心想改善家人生活的幺女
“80后”的刘妮出生于东北农村。生她的时候父母已经年逾四十,最大的哥哥也已经二十出头。多添一张嘴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刘妮对哥哥姐姐的印象并不深,因为家境贫困,哥哥到县城一家养鸡户做“倒插门”女婿。虽然过得还算殷实,但作为“赘婿”没什么话语权,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回,更谈不上对家里有什么经济上的帮助。至于姐姐,也过得紧巴,初中毕业就去了北京打工,和同村的小伙未婚先孕,生了个女儿。没几年便分开了,将孩子留给老人托管。姐姐至今仍在北京漂着。
哥哥姐姐的生活都过得不算好,照料老人的重担无疑落在了长大后的刘妮身上。
和很多农村女孩一样,刘妮对读书没有太多的渴望,满心想着如何赚钱,改变这凋敝的生存现状。初中没毕业,她便辍学了,来到县城的一家火锅店打工。因为年轻漂亮,刘妮被安排迎宾,包吃包住,一个月540元的工资。
“我们村的人很爱攀比,我家的房子是村里最破旧的。当时我父母已经六十几岁了,还要帮姐姐带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改善生活状况。我所有的想法就是要在老家建房子,让父母过得体面一点。”就这样,每个月刘妮只给自己留40元买日用品,剩下的500元全部寄回家,“我真的给父母建了新房子。”说到这里,她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也就是在火锅店打工的日子,刘妮和饭店的经理谈起了恋爱,并同居了五年。提起这段感情经历,她似乎很不愿回忆。据她的描述,对方粗鲁、大男子主义,更要命的是爱吹牛、爱赌博。刘妮本想着认定了一个人,好赖也就这么过一辈子吧,可有一次二人起了争执,男人对她大打出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妮不再对这个男人存留任何幻想,搬出出租屋,辞去工作,踏上南下的火车,准备投奔在上海KTV打工的老乡。
遇到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
在KTV里,刘妮遇到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他比刘妮大三岁,毕业于上海某名牌大学,经营一家广告公司,收入不菲,是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对方也曾有过一段受伤的感情经历,由于前妻背叛,他遇到刘妮时正独自抚养年幼的女儿。这在刘妮的眼里成了加分项,她认定对方不仅有能力,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
“他满足了我对优秀伴侣的所有幻想。”说到这里,刘妮满脸骄傲,眼睛里溢出的全是欢喜,“他开着奥迪A8,带我去吃上海最贵的餐厅,带我去新天地泡吧,给我买衣服,还经常送我奢侈品。我的迪奥包包、爱马仕手镯等等,都是他送的……”不难想象,这个从落后村庄走出来的女孩见识到上海最繁华的景象时,就像踏入了另一个世界,让她兴奋,甚至眩晕。她单纯地以为眼前的男人能一直给她这样缤纷、富足的生活。
很快他们就在市中心租了一套两居室,开始了同居生活。同居后刘妮才发现对方其实是个“瘾君子”。一开始刘妮很抗拒,可慢慢地就被成功“洗脑”了。
“做他们那行工作压力大,需要经常找灵感。在他们那个圈子里吸毒很常见,我能理解他。”就这样,刘妮不仅是女朋友,也变成了对方志同道合的“毒友”。
就在刘妮和男友同居两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便衣警察破门而入,在出租屋的茶几上查抄出了10克冰毒,并将二人带至看守所。男人告诉她,自己有“路子”,希望她能把事情抗下来,待他出去后再想办法。刘妮不仅中了毒品的毒,更中了爱情的毒,她就这样听话地照做了。七天拘留结束,刘妮被放了出来,判了管制6个月。后来,刘妮无意间翻看男友手机时才发现,在她失去自由的七天里,他已迫不及待地“偷腥”了。刘妮很气愤,按她以往的个性,早就一拍两散了,可她转念一想:在这个城市里,自己什么都没有,只有年轻的身体和漂亮的脸蛋。她再也不想过回以前的日子了,况且她的身后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她没有能力给自己撑起一片天,不如就做一根依附于大树的藤蔓。于是,她默不作声地放回手机,继续做回乖巧懂事的“女朋友”。
也许是对刘妮失去了新鲜感,男人回“家”的频率越来越低,给刘妮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少,根本负担不起她奢侈的生活和毒资。刘妮开始主动联系圈子里的“毒友”,提供毒品,并以高昂的价格提供“散冰”服务(即性服务)。至此,刘妮彻底沦为了一名“冰妹”。案发后,刘妮被法院判以贩卖毒品罪,获刑四年四个月。
及时科普化解她的尴尬处境
新收入监的那天,刘妮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身材最高挑,面容也最娇俏,即便是剪去长发,穿上囚服,也难掩她出众的相貌。可就在体检时,刘妮才知道自己的梅毒复阳。这对年轻的她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的致命一击。
作为刘妮的主管警官,我捕捉到了她脸上表情的变化,于是将她带至一个无人的监房与她交谈。
“我看了你的档案,我比你大一个月,如果有什么疑惑,你要是愿意,可以跟我谈谈。”我说。
刘妮迟疑了一会,终于泣不成声地说:“警官,其实我男朋友也吸毒,他有梅毒,我后来才知道。当时我已经治疗过了,可现在还是阳性,我不知道以后自己该怎么办……”
我递上早已准备好的纸巾,拍拍她哭得发抖的肩膀说:“没有人不犯错。但是成年人要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即使它很沉重。另外,我要给你打个预防针,监狱服刑是集体生活,大家同吃同住,你的情况可能会遭遇其他人的异样眼光,你要有心理准备。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强点。想想你的父母家人。”
谈话结束后,我来到医务室询问医生关于刘妮的病情。原来通过血液检测,刘妮的梅毒抗体呈阳性,但是已经发展到隐蔽性时期,活跃度减弱,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的。这下我也替她松了口气。下班回家后我又在网上搜索关于梅毒的科普文章,了解梅毒的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整理成详实的笔记。
果然不出我所料,刘妮的病情还是引起了“麻烦”。刚入监没几天,和刘妮住上下铺的服刑人员便和她起了口角,原因就是刘妮误坐了她的凳子。我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科普资料来到监房,给服刑人员开了一场改造生活检讨会,详细地介绍了梅毒的相关知识。
其实民警在值班时就发现,刘妮总会把贴身衣物晾晒在离大家稍有点距离的地方,说明她本人已经很是小心,也希望大家能对她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这次及时的科普化解了刘妮的尴尬处境,也让她对我更为信任。
打破不切实际的幻想期待“重生”
随后在一次与刘妮的谈话中,她谈到了男朋友,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刘妮居然对他还心存幻想。虽然她也很清楚自己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和那个男人有着脱不了的干系,可她恰恰以为正因为如此,他便会对她产生怜悯和愧疚,会给她补偿。等她出狱后对方依然还会给她富足的生活。我沉默了,但没有当场驳斥她。
回到办公室后,我拨通了刘妮姐姐的电话。姐姐说直到现在家人也不相信刘妮会吸毒、贩毒,担心这中间有误会。
刘妮收监后,姐姐曾来过她上海的家,帮她收拾物品,可已是人去楼空。
刘妮所说的那些奢侈品和玉石所剩无几,值钱的东西全被她的“意中人”一卷而空。而那个男人早已换了号码,“人间蒸发”。
想起刘妮的痴心错付和她因此留下的人生污点、难堪的人生履历,我深感惋惜。
后来,我在给刘妮的周记批语中将姐姐的话做了转述,并写道:“出生越低微,日子越穷苦,人越是要有志气。改变绝境不能依靠男人,不能靠走捷径,而是要咬紧牙关走出来。有句老话说:‘把身子坐正,吃够得着的食物。’降低自己的物欲,过正常人的生活,可能平淡,但内心踏实。以后你也会成为母亲,母亲是孩子的镜子,难道你希望你的孩子重蹈覆辙吗?希望你能从此振作起来!”
前不久,监狱针对女性服刑人员开设的形象设计班重新启动,我将刘妮的名字也列在学习人员之中。
课堂上,刘妮拿到配发的彩妆包就好比旧友重逢,无需老师的指点便轻车熟路地在脸上“忙活”起来。妆扮好的刘妮让在场的大家都看呆了,“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写的就是她。
老师将刘妮的妆容当成示范,她也成了班级里的助教,这让她找到了成就感,周三的教育日也变成了她最期待的日子。
后来,刘妮还作为领舞被选入监狱“回春”艺术团。台上的她穿着一袭飘逸的蓝色纱裙,宛若一朵怒放的蓝莲花,跳着舞蹈《重生》,似乎也在演绎自己的故事。她双眸凝视远方,写满坚毅和期待……
笔者的话>>>
在司法案件实例中,像刘妮这样的女性不在少数,她们追求时尚、图新鲜感,或是“为爱”吸毒。虽然毒品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刘妮们”一步踏错,步步皆错。为了支付高昂的毒资,她们往往还会走上“以淫养吸”或是“以贩养吸”的不归路……毒难戒,除了毒品本身对身体造成的成瘾性以外,更是吸毒者的“圈子”问题。如若已经意识到自己踏入的是泥潭,那便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有重新开始的可能。当被问到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时,刘妮说:“把身子坐正,吃够得着的食物。”她若有所思,“这是警官告诉我的,这句话就像鞭子一样抽在我的身上。同样是女人,同样差不多的年纪,警官们穿着威严的警服飒爽英姿,而我却像蝼蚁一般,生活在灰暗的世界里,让人不齿,甚至让自己不齿……希望以后我也能像她们一样,勇敢磊落地走在阳光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